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体育的“育”是指对“魄”的育化,对人的心理素质、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等的“育化”。

    何为体育的“育”

    作者:黄全愈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14版)
    图为学生舞空竹时的场景。温超摄/光明图片
    图为矿矿运动时的场景。陈彤摄/光明图片
    图为矿矿运动时的场景。陈彤摄/光明图片

        【瞰教】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派出555名运动员,其中417名为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成员。换言之,运动员中约75%是大学生。再换言之,美国大学生获得了最多的奥运奖牌。

     

        多说一点,在我任教的大学,拿最高工资的是橄榄球教练,龙虎榜第二才是校长,第三是冰球教练……

     

        美国高校重视体育,可见一斑!

     

        然而,高校体育不是空中楼阁,欲了解体育强国的基础是怎么夯实的,就必须理解何为体育的实质?

     

        这里我想强调:体育的“体”不仅指身体,还指“体”之“魂魄”,即所谓的“体魄”。“身心”健康,不仅有“身”,还有“心”。体育的“育”若仅指身体的发“育”,就真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啦。

     

        体育的“育”,指身心的健康发“育”。

     

        体育在许多人眼里,只有“身”没有“心”;只有“体”,没有“育”。

     

        我们说“体魄”强健,除了“体”还有“魄”——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体育的“育”是指对“魄”的育化,对人的心理素质、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等的“育化”。

     

    淘汰豆芽型,不要“玻璃心”

     

        我儿子(矿矿)在读高中时,为参加足球队,经历了炼狱般残酷的“淘汰竞争”——与200多人在烈日下上演物竞天择:每一轮拼搏都包括两圈环校跑(长跑),三组400米中跑,四组100米折返短跑……

     

        第二轮开始不久,就有孩子晕倒、抽筋、呕吐……

     

        啥叫“惨不忍睹”?妻子和我惊怵得连第一轮都“不忍直视”就背身长叹……

     

        最后进行了多少轮?九死一生的孩子也是一笔糊涂账。

     

        后来,儿子参加了球队,成为当年进球第二多的队员。谁知,第二年要进球队,还得再过“淘汰竞争”的油锅。

     

        儿子心想,去年进球8个,队里还能少了自己?“淘汰竞争”走过场罢了,因而没认真准备。结果,这个进球第二多的队员,跑着跑着倒在地上……就被残酷地物竞天择了。

     

        比历史,蟑螂有4亿年的生存史。去年8个进球,已成历史;今天倒在地上,既成事实。只有永远处于从零出发的状态,才会不恋过去,不惧未来……

     

        吃苦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有的人吃苦不皱眉,但轻挫玻璃心就泣不成声……缺的是失败和挫折的锤炼。

     

        儿子被足球淘汰,只好改打网球。

     

        参加网球队同样得过“淘汰竞争”一关。所谓“淘汰竞争”,即教练不定人选,在竞争面前人人平等——让所有想进球队的孩子在残酷竞争中择优汰劣。

     

        如果说足球队的炼狱,更多的是生理上的折腾,那么网球队的油锅,则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参加网球队淘汰竞争者,每周有两个早上必须在凌晨5∶30前赶到离学校有半小时车程的某网球俱乐部打球。从我们家开车到该俱乐部约40分钟。4∶45出发,孩子4点钟就得起床(这是人睡得最香,小偷出没的时候)。学校8点上课,正是父母上班时间,家长不可能在俱乐部等孩子打完球,再送他们去学校。

     

        根据俄亥俄州的法律,年满16岁的孩子,可以开车。这样,在这些孩子中,有些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开车。于是,孩子们还得自行协调:谁坐谁的车回学校上课。要命的是如果今天A打败了B,B就丧失了参加网球队的机会,但偏偏可能是B可以开车,而A必须坐B的车(有点恩将仇报的画风哈)……

     

        这一切均由学生自己沟通、协调。教练一概不管。

     

        刚开始,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新《天方夜谭》呀?孩子以学习为主,怎能这样折腾?又不是上体校!

     

        矿矿坚持要参加这个“淘汰竞争”,并保证不影响学习。当时,儿子还不能开车,注定是个两难角色:若打好球,可能对车主恩将仇报;如没打好球,就折磨自己。

     

        某天凌晨参加淘汰赛后,当天早上有数学考试,不知是球没打好心神不定,还是打败车主内疚不安,或者受到欺辱……总之,数学只考了87分。

     

        孩子于心不安,一回家就说:“爸爸,您什么都不要说。这个87分不是我的水平。主要是我还没有适应凌晨打完淘汰赛,又接着考试的challenge(挑战)……”

     

        我想说什么,但什么都没说。孩子需要在抗挫的挣扎中,自控情感、砥砺理智、调节抗压、磨炼意志……

     

        三星期后的某天,又是凌晨打球后接着考对数方程,这次得了100分。英语的“log”可以是“对数”,也可以指“原木”。考完试后,矿矿在试卷上画了一只爱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着木头说:“Logs are fun!”直译“木头”真有趣味;意译:“对数”小菜一碟。数学考试得100分,老师又给试卷上的画加0.2分。我很欣赏这个100.2分:一、老师加分很艺术,因0.5分以下不算分,矿矿并没有因此多得数学分,但老师通过这个不算分的分,肯定了孩子清晰的数理逻辑和丰富的形象思维;二、考完试还有心思在试卷上画画,表现了孩子游刃有余的自信心;三、这个超满分,有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表面上,孩子参加的只是普通的网球淘汰赛;实际上,锻炼了孩子的心理自控力、抗压协调力……打球之目的是成长——生理、心智、情感、社会等等方面的成长。

     

        最后,矿矿参加了学校网球队。

     

        我想,现在儿子作为诉讼律师在法庭上的自信、自控、自觉、自尊,恐怕与他经历的许许多多体育故事有关吧!

     

    “既当裁判,又当球员”不是笑话

     

        人类具有自我教育的“特异功能”——通过知识内化的过程去产生新的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能力。

     

        这种内化过程,除了学术上的“自我教育”,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法治观等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育化。

     

        矿矿自初中参加学校网球队后,直到高三,大约有三四年球龄。在这几年中,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去看他打球。

     

        美国中学生的网球赛,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没有裁判员、没有司线员、没有记录员。一切均由双方参赛队员“兼职”。有问题、有矛盾,也由参赛双方自行协商、协调,加以解决。

     

        为了让所有球员能公平地参加网球赛,每个学校都按不同年龄和水平组成A、B、C三个队。每次两校之间的比赛都是同时在三个级别的队之间进行,而且每两队之间同时进行六场比赛(每队三个单打,三对双打)。也就是说,每一次至少有18场比赛。如果每场比赛都设裁判、司线和记录,需要第三方派出近百人次的裁判队伍。而且网球的赛时长,校际赛次多。耗人力,费时间,上哪儿找第三方?因此,只能由参赛的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当裁判、当司线、当记录。

     

        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画风确实有点恐怖!

     

        即使有裁判、有司线、有记录,就是成人之间还会为一个争议球面红耳赤、争执不休、“黑哨”满天飞,更何况没有裁判监督的孩子?

     

        我深感不可思议:

     

        一、出不出线,得不得分,各自得多少分,全由双方参赛的孩子自行了断。

     

        二、球似弹射,在不在界内?全凭肉眼瞬间判断。如果由比赛双方球员自己当裁判,由于视角不同,方位不同,“看”的结果会不同。而且,若是单打,场上只有“你死我活”的两个对手,没有痕迹,没有证据,谁说了算?

     

        三、最要命的是,非关键球可礼让三分;但有时一球能定双方的“生”与“死”,而这个或“胜”或“负”的关键球,要由两个“敌对”的孩子自行了断,如果其中一个道德出问题,就成了死无对证!

     

        更不可思议的是,儿子打了几年网球,正式的非正式的比赛,少说也有上百场,竟然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闻发生过因为我担心的这种“纠纷”,而进行不下去的比赛。

     

        当然,偶尔因为个把球出不出界,也会有不同看法,但都是因为各自的视角不同,得出的不同“看法”。基本没见过“耍赖”的,也没见过激烈的争执。一般都由近球的一方或球在自己这半边球场的人最后说了算。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除了道德的洗练,不过是场“游戏”而已。

     

        从小在体育运动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极其重要!这关乎竞赛的公平,道德的底线。奖牌至上、锦标中心,要面子,无底线。欺诈、使坏、耍赖、文过饰非等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连本方队员和教练都不齿。

     

        从小培养道德判断、是非判断、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培养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这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能力升华的内化过程。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知识。“自我教育”是在认知、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把学习升华为能力的内化过程。因此,内化的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是质疑的过程,是批判的过程,是重构自己的认识过程,是成为大脑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的过程。

     

        谁充分利用了人类这个特异功能——“自我教育”,谁就会在人生的赛跑中受益终身。

     

        君不见,体育的“育”就是自我教育!

     

        (作者系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