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1日 星期日

    从推出好人典型到建设好人社会

    ——吉林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1日 02版)

        屋外烈日炎炎,屋内热度不减。在吉林卫视演播大厅的舞台上,最新一期“好人发布厅”活动正在进行,平均年龄65岁的几十名大妈舞动长袖,用自己编排的太极拳表演向帮扶救助她们的“一米阳光”民生工程表达敬意。

     

        从2014年开始,吉林省在全省1家省级电视台、10家市州电视台、43家县级电视台设立“好人发布厅”,按月发布,栏目化运作。两年来,全省已经涌现4.1万名好人,覆盖所有城乡基层。好人评选已经从最初推出“好人典型”进入到全面建设“好人社会”的新阶段。

     

        “立体化”传播:

        从一个典型到一个群体

     

        每天下午三点,志愿者莫红岩都会来到吉林省图们市向上街道兴安社区,她要为社区小课堂里的两名留守儿童做义务辅导。两年前,该市创办了“好人发布厅”,随着推出的“好人典型”越来越多,市里成立了“好人协会”,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次,累计受助人数35000余人次。

     

        “好人发布厅”活动,纵向上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并与遍布基层的好人榜相衔接,紧密结合“吉林好人”评选活动,自下而上遴选发布;横向上采取各行业系统、群团组织协动方式进行,主要是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和重大节庆日,与省直相关部门发布“最美孝老爱亲家庭”“最美警官”“最美职工”“美德青少年”“最美教师”等“最美”系列。

     

        纵向联动、部门协动的“立体化”传播,为各地、各行业系统抓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实现了“吉林好人”从“一枝独秀”到“群星灿烂”的转变。

     

        全媒体操作:

        从一次发布到全面叫响

     

        走在长春街头,随处可见书写着“长春好人榜”的大型宣传板,每块宣传板上介绍两位好人。这是吉林省“好人发布厅”“一次发布、全面叫响、持续感动”目标的实现方式之一。

     

        对于“一次发布”,吉林省严格要求其发布的品质。为了做好节目,吉林电视台依托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拍摄团队,跟踪拍摄典型人物。他们还专门制作了主题歌曲,并把“好人发布厅”固定为月播的常态化栏目,锁定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为了“全面叫响、持续感动”,每次发布活动后,吉林省各级报纸、广播、电视各相关栏目都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二次报道和广泛传播,在网站设立专题页面,在微博、微信等进行全媒体刊载。各级“好人发布厅”还将好人事迹在各中心城市广场大屏幕同步播放。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实现了汉语、朝语双语发布。

     

        常态化发布:

        从一个平台到整个社会

     

        常态化的发布,必须以持续而有生命力的群众评选活动为基础,“好人发布厅”倒逼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好人评选”活动规范持续开展下去。长春市绿园区为了发现更多身边好人,推出了“草根雷锋”海选活动,几年来共开展活动2700多场,评出各级各类“草根雷锋”近万人,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占全区总人口30%以上。

     

        为使好人建设从“发布厅”这一个平台向整个社会延伸,让常态化发展更加深入,吉林省出台了《关心关爱“吉林好人”等先进典型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通过颁发荣誉奖金、安排免费体检以及在入学、就医、培训等方面给予关爱等方式,让“吉林好人”感受到尊重和礼遇,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