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鞍山8月18日电(通讯员王义 记者毕玉才、刘勇)5岁接触乒乓球,6岁拿到全市第一,15岁进入国家队,1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然而,读者或许不知道,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斩获第二枚金牌的马龙,结缘于乒乓球,竟缘于儿时身体差,父母希望通过打乒乓球提高他的身体素质。
马龙儿时的教练姜文昆告诉记者,因为乒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所以马龙的父亲马玉军决定让马龙学打乒乓球。“马玉军夫妇将马龙送到我这里时,马龙基本没摸过球拍”,姜文昆说,为了让马龙尽快掌握基本要领,培养打球兴趣,就手把手地教他打球。那时姜文昆还在千山区体校,马龙是他一对一的“单陪”训练弟子。
除了姜文昆,儿时的马龙还曾跟随乒乓球教练宋守志、石海梅、白晓冬学习过。记者采访这几位教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马龙在乒乓球方面很有天赋,球感好、步伐快,打球训练也很刻苦,是一位难得的好苗子。“当年别人每次练一筐球(200多个),马龙要练两筐球。记得有一次马龙的胳膊都练肿了,他眼睛里含着泪也要坚持。”白晓冬说。
马龙练习乒乓球后,并未荒废学业,而且文化课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马龙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樊路告诉记者,马龙是她18年前带的第一届学生,印象深刻。当时马龙天天练习乒乓球,每天上午8点至9点45分,只上语文和数学两节课,上完课就去练球。由于小学三年级马龙就离开了鞍山,樊路只教马龙一年,一年间,马龙给樊路的印象是不仅乒乓球打得好,而且脑子特别灵活。
樊路告诉记者,在沙河中心小学(现北星学校)期间,马龙不仅代表学校在全国娃娃杯上获得团体、单打两项冠军,每次考试语文、数学科目都在90分以上,而且每天坚持写日记。“我记得,当时马龙父母虽然让他走专业乒乓球道路,但是他们并不想放弃马龙的学业,马龙的母亲要求马龙每天坚持写日记,遇到不会写的字还要用拼音标出来。”樊路说,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教练说过的话,都会出现在马龙的日记本上。
小学三年级后,马龙离开鞍山外出闯荡,为了照顾孩子,马龙的母亲辞去了工作。因为马玉军和妻子都不会打乒乓球,所以对孩子在乒乓球方面的教导几乎为零,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身边默默陪伴和支持。如今,马龙成就男乒“全满贯”,马龙的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谦虚、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