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

    用虚拟现场普及考古知识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6日 09版)

        “考古寻宝、文物拼图、考古知识问答……”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吴飞宇趁着暑假,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完成了一趟难忘又神秘的“考古”之旅。

        考古是一项专业知识很强的工作,对普通民众来讲,神秘却又令人向往。2013年12月3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运行的全球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正式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截至目前,每年有超过3万人入馆参观体验,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国内考古界、博物馆界专家们的广泛认同和赞许。去年5月,在原有虚拟体验馆基础上,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又新增融入互动软件和VR虚拟全景技术的创意展现,让市民在获得科学考古知识时更有乐趣。

        记者来到虚拟考古体验馆内看到,在虚拟空间传送门展区的密闭房间里,参观者只需将手放置到感应器上,便可通过体感技术“进入”到数千年前的历史空间,操纵“考古现场”。现场由3D技术打造的古遗迹画面让人“置身”其中,可以从360度全方位了解考古现场,感受上一秒是苍凉黄土,下一秒是万丈悬崖的虚幻感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曾德仁介绍,由于有考古人员详尽的影像采集,市民在虚拟的体验馆内,可以获得距离文物只有几十厘米的视觉效果。在VR系统体验区,只要戴上两款特别的“眼镜”,参观者的眼前就呈现出“宜宾考古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现场。

        “在虚拟考古体验馆,市民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学到很多考古和文物知识。”曾德仁说,在总面积为280平方米的虚拟体验馆内,包括文物医院、考古影像、探秘安丙墓3D实景再现、考古奇兵游戏、钻木取火体验、石镰打火体验、“地层的秘密”及《考古训练营》动漫片等在内的展示内容。考古动漫片配合生动的画面展示,卡通角色特点鲜明,故事对白通俗易懂,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激发少儿学习和参与考古的兴趣,还能让其他年龄段的普通观众初步了解考古知识。

        通过虚拟体验华蓥安丙墓、万源马三品墓和高县半边寺摩崖石刻的沉浸式体验方式,吴飞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考古和阅读文物方面的知识,“升级后的虚拟考古体验馆,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魅力,尤其是戴上VR眼镜后,看到了震撼景象。让自己在方寸间浏览了考古现场,弥补了自己在考古方面的一些认识,以后有空还会到这里来学习游玩”。

        在“文物修复”互动区,初中二年级学生王晓桦对自己刚刚成功的“修复文物”成果露出笑容。在虚拟考古体验馆内,文物被设计成了有趣的拼图游戏。参观者只要准确地把文物碎片拼成原来的器物,就算闯关成功。

        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开放三年来,深受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普及考古知识,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今年5月,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还被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授予金镈奖。

        “公共考古概念引入我国仅20年左右,它需要普及考古知识,引导公众科学意识,发挥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考古的科学化和大众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以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普及考古知识,有利于增进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四川虚拟考古体验馆是一种积极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普及考古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