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4日 星期日

    农村更美丽 百姓更舒心

    ——农村社会治理新探索带来新气象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郑晋鸣 赵秋丽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4日 01版)

        【改革调研行】

     

        环境更美了,出行更安全了,办事更方便了……记者日前在陕西、江苏、山东等地部分农村地区采访了解到,通过环境、交通综合整治,构建有效便民服务体系等举措,基层社会治理正在展现新气象,农村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面貌。

     

    美丽乡村让乡愁留得住

     

        “涝池被改造成为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家家户户门口都配备了垃圾桶,还有人专门负责打扫村里卫生。村里的道路也实现了硬化和绿化,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乡亲们的心情舒畅多了。”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南佐村党支部书记赵德润说。

     

        南佐村的变化,只是陕西省农村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陕西各级财政共投入23.06亿元,在90个县592个乡镇3951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6494个,600多万人口告别了“垃圾围村”的历史。

     

        自从挂上了“垃圾兑换超市”的牌子,凤县凤州镇百货店老板刘会会的生意就更加红火了。在这里,村民们只要拿上以前当垃圾扔掉的塑料瓶、废纸和酒瓶等,就可以兑换到洗衣粉、牙膏、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当前,陕西省试点县区大多都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完善了镇村管理机构、保洁队伍,探索建立了资金保障、考核督查等机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在营造美好环境的同时,陕西省还于2015年年初启动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程,提出以民风建设“十个一”为抓手,在“美丽乡村”上构建“文明家园”。2015年以来,全省已有省、市级重点示范县40个,建成省、市级重点示范村383个,正在建设的省级重点示范村345个,三秦大地上呈现出“绿水青山处处在,文化宣传村村有,文化活动红火火,村风民风日日新”的喜人场景。

     

    交通治理保障平安出行

     

        一条不起眼的乡镇小道上,三轮车、摩托车、汽车整齐地停在道路两旁的停车位上,减速带、道口标注桩、让行标志等设施也已安装到位。这是记者日前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看到的场景。

     

        “超载不仅影响道路交通,同时也威胁到你们的生命安全。”交警张勤叫停了一辆超载摩托车。他告诉记者,在农村赶集日、民俗日、婚丧嫁娶日等车流量集中的时段,当地交警会有针对性地提示驾驶人严禁超速、超载、酒驾等。

     

        自今年6月份宿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新规实行以来,各县区纷纷构建起“县区政府主导,乡镇政府主抓,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机制,建成了县区、乡镇、村居3个层级的交通安全治理网络。据统计,目前宿迁共成立交管站68个、劝导站461个、聘用协管员1566人;“五小车辆”户籍化管理规划已完成40%,预计8月底全部完成;农村交通道路排查各类隐患400余处,提交各级安委会挂牌督办15处。宿迁市市长王天琦表示,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中要切实履行好“主体在县、责任在乡、延伸到村”的责任,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推动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村级班子运转难、群众办事难、社会救助资金少……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当下农村发展。记者日前在山东费县采访了解到,该县2014年以来通过全县农村基层调研,摸清找准农村问题症结,从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入手,正在走出一条破解农村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特色之路——“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所谓的“3+4”,是指“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长效机制”“农村财务有效监管机制”“农村基层社会矛盾有效调处化解机制”三项基层治理机制与“农村基层班子运转保障线”“农村特困群众救助保障线”“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线”“村级群众事务代办保障线”四条保障线。

     

        依托“3+4”体系,费县2015年农村事务投入近亿元。目前,68个后进村班子已全部完成整顿;阳光村务公开体系和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均已建立起来。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四级网络”,建成各类调解组织447个,建立品牌调解室18个,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150件,调解成功3099件。费县还建立起村级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员制度,确保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公共服务,有效避免了办事难、拖拉、走后门等一系列问题。目前,220名代办员累计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10.62万件,帮助咨询解答6.9万件。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只有构建起民生保障和农村发展稳定长效机制,才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我们推出‘3+4’体系,就是想转变理念,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费县县委书记程守田如是说。

     

        (本报记者 靳昊、郑晋鸣、赵秋丽、张哲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