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4日 星期日

    两地一心 携手共进

    ——深圳对口帮扶毕节20载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4日 03版)

        【脱贫攻坚】

     

        一个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毕节;一个是改革开放至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的深圳。从1996年开始,两地结成了“对口帮扶”的对子,毕节的贫困面貌不断得到改变。

     

    改善民生“治标”

     

        走进黔西县城关镇民族村乌骡坝,道路齐整干净,清雅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别具风味。然而,多年以前,这里却是毕节出了名的贫困村,道路泥泞、村民房屋破破烂烂,年人均收入仅两千多元。“深圳的帮扶资金注入之后,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还发展成了观光旅游业为主的‘美丽乡村’,村民们的年均收入翻了好几倍。”毕节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易强告诉记者。

     

        20年来,深圳已经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达5.44亿元,支持毕节410多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推进、修建及改造3000多公里的乡(村、组)公路和入户便道、14条162公里的乡镇输电线路、18个乡(镇)的通信设施,人居环境和农村面貌都大大改善,惠及20多万贫困群众。

     

    长效造血“治本”

     

        脱贫攻坚,不能只靠“输血”,如何增强长效“造血”机能才是关键。深圳以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已经放眼全国配置资源,而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成为毕节产业脱贫的新机遇。

     

        2015年11月,深圳市决定将深圳智慧产业园33家企业的制造基地整体转移至毕节经济开发区,建设“毕节·深圳智慧产业园”。目前,深圳市已有33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落户毕节经济开发区,签约资金达40亿元。

     

        交通的距离也是“经济距离”,为了打破毕节的交通瓶颈,2014年深圳开通了直飞毕节的航线,将以往10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1小时45分钟的航程,提高了经济交流效率。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富裕一个地区。深圳华润(毕节)循环经济产业园、金海湖新区智慧产业园的落地,吸引了一批大数据、商贸流通、电子信息、能源开发等企业集聚发展;利用深圳“高交会”“文博会”的展会优势,为毕节农产品建立展销平台、发展电商产业合作等,让“造血”和“循环”都更加通畅。

     

    “授人以渔”提升技能

     

        要想彻底脱贫,干部的带头作用,群众的观念转变、技能提升皆不可少。20年来,深圳市共为毕节举办各类培训班121期,培训5328人次。其中的致富带头人回到毕节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带动脱贫致富效果好。

     

        在毕节招收贫困学生到深圳学校就读,毕业后确保就业,把劳动力能力提升和解决就业紧紧扭在一起。“十二五”期间,该项目累计招收毕节籍贫困生2044人,毕业后平均月收入达3000多元,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两地一心,携手共进,毕节甩掉“贫困帽”的步子越走越快。“十二五”期间,毕节市生产总值从600.85亿元增加到1440.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54元增加到6976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91.44万人。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