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观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年多来,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
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不断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际上是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崇高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生态学方面的重要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个复兴的民族必然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和生态环境良好的民族。从历史上看,文明的衰退除了民族凝聚力和经济增长的衰退外,还伴随着生态环境的衰退。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环境形势极其严峻,若不及时补救,必会危及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也就是说,环境保护要有历史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即整体发展观、长远发展观和平衡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不断完善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十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中共中央以现实问题为改革导向,密集出台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收费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文件。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施行。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同年9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如果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指导我国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那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则是统筹生态文明领域各项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指导性。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还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历时3年、易稿50余次、俗称“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自此,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老百姓期待的“天蓝、地绿、水清”有了系统推进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实践不断推进
2015年是中国环境治理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除了中共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外,环境司法、执法等领域也在不断积极推进。这一年,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国涉及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
这一年,我国还重启了绿色GDP研究,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改革,改变红顶中介赚黑心钱、祸害公共环境的丑恶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环境保护部拒绝审批一批对环境存在潜在负面影响的水电、火电等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书。
2016年初,中央环保督察组首站进驻河北省。目前,河北省31批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办结,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中央环保督察的扎实推进是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制度成就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也正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保护红利得以释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而这,必然会坚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常纪文,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