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公布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二季度报告,截至6月末,全国PPP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推出的PPP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利润率低,社会资本投资面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
如何让PPP项目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三方共赢,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地铁+物业”建设新模式
【启示】PPP模式,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对社会资本来说,只有项目有盈利能力才有真正的吸引力,否则项目将难以落地。
据介绍,2015年,深圳地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5.6%,资产负债率也从53.8%大幅下降至37.4%。与此同时,2015年深圳地铁起步价为2元,平均票价仅为2.55元,让市民享有优惠便捷的公共交通。
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是城市公益事业,在很多国家都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深圳地铁是怎样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呢?
“以往地铁运营主要依靠票务收入,深圳地铁创新了‘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的多元开发模式,通过上盖物业及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将沿线物业增值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轨道交通企业的内部效益,形成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良好机制。目前,深圳地铁具备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场站已实现100%开发利用,这大大优化了深铁的财务状况。”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对记者说。
以开放心态谋多元共赢
【启示】PPP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开放合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因此切忌画地为牢,固守部门利益藩篱,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共赢。
在地铁新线建设上,深圳地铁推进强强联合的模式,发挥央企建设集团配置资源能力强的优势,近十年来的地铁项目全部提前建成。深圳地铁还创新考评体系,对建设企业进行综合考评排名,推动施工单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建设进度。
“在中国铁建南方公司牵头管理下,参建的中国铁建十一局、大桥局、十四局、十五局、十六局、十八局、十九局、二十二局、二十三局、中土集团等单位纷纷争当排头兵,快速进场,比拼建设速度和质量,深受业主肯定。”在深铁各项考核中包揽第一的中国铁建南方公司董事长蒋汉祥表示。
深圳地铁创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模式,吸引了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中轨集团等单位的关注,它们纷纷与深圳地铁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城市轨道建设的PPP新模式。
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深圳将形成11条运营线路、总长43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这意味着,用不到20年的时间,深圳地铁的覆盖面积将超过伦敦一个半世纪以来形成的地铁网络。
用市场手段达公益目的
【启示】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推动PPP项目建设要尊重规律,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最终达到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目的。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全市轨道交通远景网规划,力争保持轨道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林茂德表示。
据悉,深圳在建三期及修编正线6条,延长线8条,总长约249公里,投资近2000亿元。深圳地铁四期工程首批规划11条线路,总长约274公里。从远期规划发展来看,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将结合城市更新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布局,还有新一轮修编,预计轨道交通总里程可达1000公里。
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如何推动这样庞大的建设项目?深圳地铁遵循市场规律,实践“合作开发+BT(建设-移交)融资建设”、地铁上盖物业、换乘站+商业综合体、管理和服务输出等新方式,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社会和经济双效益。
深圳地铁的探索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国城轨建设总投资预计将超2万亿元。此外,还有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库。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创新之都,深圳为全国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大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报记者 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