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

    巴黎高师:法兰西的“袖珍”顶级名校

    作者:吕一民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6日 11版)
    巴黎高师

        始创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巴黎高师从1847年起坐落在拉丁区先贤祠附近的乌尔姆街,该校的学生和校友在法国往往被称为“高师人”。自创办以来,尤其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巴黎高师在知识体系的生产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骄人,甚至达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步。

        翻开任何一部第三共和国思想文化史,人们都可看到“高师人”在法国思想文化领域大显身手。例如,以《创造进化论》在全国掀起“柏格森热”的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并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一起被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的涂尔干;以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罗曼·罗兰。及至二战结束后的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时期,巴黎高师一直在续写辉煌篇章。不少“高师人”不仅在此时期法国思想文化领域独领风骚,还以不同的“介入”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不仅在法国家喻户晓,而且还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甚至被视为20世纪法兰西精神文化的象征。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享誉当代世界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的雷蒙·阿隆,被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誉为法国“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的米歇尔·福柯等。

        如果说巴黎高师在作为“法国思想家的摇篮”方面的表现足以令人叹为观止,那么它在理科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在巴黎高师光荣榜上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就有6位物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此外,巴黎高师还拥有8位菲尔兹奖得主,时至今日仍在国际数学界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从巴黎高师还走出了不少著名政治家。如在戴高乐时代长期就任政府总理并在戴高乐辞职后接任总统的蓬皮杜,密特朗时代曾在38岁就出任总理而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的法比尤斯,在希拉克担任总统时作为“法国政坛的一颗新星”入主马提尼翁府的朱佩。

        巴黎高师在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人不禁发问,该校是如何打造成法国顶级高等学府的,为何产生思想文化巨匠、杰出的科学家或政治家的“高师人”的比例会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契合国家需要。巴黎高师很大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由于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中世纪法国大学日趋保守和衰微,逐渐沦为陈腐、守旧、闭塞的堡垒。18世纪以后,旧大学愈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办学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和有关团体开始建立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大革命爆发后,为更好地把法国人由臣民变为公民,当权的革命者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794年,国民公会通过法令,在巴黎设立公立师范学校——这是法国第一家师范学校。1795年年初,这所旨在培养中学和大学教师、学科设置文理兼备的学校首次开学。不过,由于经费不足、政局动荡等因素,该校不久之后就关闭了。

        1808年,拿破仑颁布法令,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将其办学目标改为培养国立中学师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被教会所控制,世俗教育遭受重创,巴黎师范学校亦一度被取缔。及至七月王朝时期,由于曾任教育大臣的19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家与历史学家基佐的不懈努力,法国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其间,基佐甚为重视发展师范教育。1845年,巴黎师范学校改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47年,该校迁至乌尔姆街办校并沿袭至今。

        随着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巴黎高师的历史进入了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在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围绕着政体问题展开的激烈斗争使共和派人士深刻体会到,若要在法国确立共和制度,就必须改变国民的头脑,使之具有共和主义思想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共和派人士在执掌政权后,始终把教育改革作为优先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过巴黎高师培养优秀师资可谓重中之重。由于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巴黎高师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对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其次是有超一流的生源、师资和教学科研设施。法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行“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与持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的学生均可申请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大学”不同,“大学校”以培养各界精英为己任,并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来录取学生。

        巴黎高师是法国“大学校”中最难考取的顶级名校之一,尤其是每届仅招收200名左右的新生,加上其校园面积不大,因此巴黎高师堪称袖珍型名校。尽管如此,它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报考,入学考试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巴黎高师之所以能对这些青年才俊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除了可获得由教育部发放的数额较高的奖学金等因素外,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名师云集、设施精良。就理科而言,早在办学之初,就有蒙日、拉普拉斯等在法国乃至世界近代科技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杰出科学家执掌教鞭。另外,巴黎高师很早就建成了一大批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它们不仅有利于高水平的教学,而且有利于培育大量新兴学科。

        第三,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培养模式。早在该校得以建立的国民公会1794年10月30日通过的法令中,一开始就声明“在巴黎建立一所师范学校,召集全国各地受过应用科学教育的公民,由师范学校为他们提供各领域最出色学者传授教育技艺”。而在学校最新的章程中,仍强调该校“旨在通过在科技、文化方面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一批有能力从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培训或中学教育的优秀学生。更广意义上讲,也培养一定数量的有能力服务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公共事业机构和公私营企业的优秀学生”。与此同时,该校不仅始终重视基础学科,而且还高度关注文理平衡,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基础扎实,而且思维严谨、视野开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以“人道主义的修道院”著称的巴黎高师不仅始终重视培养在拜金主义、技术主导的文化潮流里缺乏的某些东西,如“细腻的精神、纯粹的思想、高瞻远瞩的观点”,而且还通过一代又一代“高师人”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不一味看重个人的成功,而是具有家国情怀,在坚守良知的同时勇于担当。

        规模“袖珍”的巴黎高师向世人昭示,创建一流大学,不是看学校有多“大”、学科有多“全”、人数有多“多”,而是要看是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培养模式、优秀的生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