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

    家庭剧:温馨都去哪儿了

    作者:退之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6日 09版)

        【求同存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滚蛋”“你丫有病吧”“养你还不如养条狗”这些看似上不了台面的语言,逐渐大张旗鼓地出现在国内家庭剧中。原本让亿万观众熟悉而温馨的电视荧屏,由此染上了市井的痞气、流氓的戾气,更打着所谓“为情节服务”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渲染婆媳之争的粗鲁、夫妻恶斗的脏话、手足相残的阴暗。粗俗与残酷的程度,渐渐让人有不忍直视之感。

     

        与台词的粗俗相伴相生的,往往是故事的低劣。也许是市场的诱惑让人底线频失,又或许是创作者追求的重口味、强刺激,如今许多影视剧热衷的,多是百姓家庭中猥琐鄙陋的“窝里斗”。一打开电视机,满满的“负能量”扑面而来。为了冲突而冲突的编剧思路显得如此直白,似乎没有生硬的情节,矫情的桥段,就没有冲击力。

     

        这不禁让人纳闷,如今的家庭剧,该有的温馨都去了哪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号称“礼仪之邦”,儒家伦理强调以“孝”治天下,尤从“修身齐家”开始。家庭的和谐之境,也成为古人理想的渊源之一。故而《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从“父慈子孝”,可以到“亲亲仁民”。到了夫妻之间,也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之说,这些都是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智慧。当代社会虽则摒弃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但以仁爱、孝道为核心的传统内涵,却依然是中华美德的精华。家,始终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电视机也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大件之一。看电视逐渐成为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凝聚亲情的重要仪式。对无数家庭而言,回到家里第一个动作便是“打开电视”,入夜后全家围坐“看电视”也是常态。这方“小盒子”里投射出的斑斓色彩,尤其是影视剧,早已成为移风易俗、敦睦乡里的利器,也是塑造家庭文化与温馨氛围的“重头戏”。可以说,电视内外的家庭生活总是在互相照映,互相感化,犹如明镜的两面。

     

        不仅国内,全世界都是这样。以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为例。日韩对家庭的重视众人皆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到影视剧的细节,都能看到大量传统的留存。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式动漫作品,极擅营造亲情的美好;在诸多日本电影如《入殓师》《铁道员》《深夜食堂》中,也能屡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不用说风靡亚洲的韩剧,无论在古装剧还是现代戏中,都能展现出深受传统濡染的彬彬有礼与亲人之爱。

     

        反观国内的影视剧,尤其是家庭剧,趋之若鹜的却多是烂俗的情节与“狗血”的桥段。为了效果而制造出矛盾,让家庭的温暖难以寻觅,即便在家庭与亲人之间,也屡屡以利益原则推动情节发展,令人咋舌。有人声辩说,编剧并未刻意夸大和“洒狗血”,现实有时就是如此。然而不论现实与影像是否一致,即便关掉电视,外面就是赤裸裸的丛林世界,可观看影视剧的目的,不正是为了慰藉各自在冷酷中驱驰搏杀的劳累,得到一丝“真善美”的浸润吗?

     

        更何况,同我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的,往往是至亲至爱之人。相比于那些“闹心”的对白和情节,全家老小实在更需要“正能量”,让亲情的羁绊变得更加牢固而厚重,也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如果说影视剧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那么家庭剧便是全天下千家万户的领航灯。藏在每一份收视率数据后面的,更是老百姓的期待和守望。正因如此,每一位影视剧工作者都须明白肩负的责任,如何处理剧中的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都会影响从一己之家到众家之国的人心向背。也唯有当每个家庭变得更加温馨,社会才会更趋和谐。古人的箴言仍在耳畔,从业者不可不以此自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