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安卡拉政府为平息“7·15”政变付出了沉重代价,外交政策所受冲击不小,轨道修正幅度颇大。白宫、克里姆林宫的国安团队应声起舞,同幅共振,进一步加大了土美俄外交关系的起伏摆动。8月9日,埃尔多安总统将亲赴圣彼得堡,土俄峰会势必成为国际焦点。
土美俄关系的变形,始于军事政变之前。土耳其前总理达武特奥卢深谙外交,著述等身,其对外政策思想被誉为“达武特奥卢主义”而广受关注。达氏关于安全与民主的平衡、与邻国“零问题”、积极防御的和平外交、多维外交政策及合拍外交主张,长期成为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五项指导原则。
令人费解的是,达武特奥卢的外交成就无法与其外交思想等量齐观。或是国内政治形格势禁,或是外部环境扑朔迷离所致,以2015年“11·24”击落俄战机为标志,土耳其外交深陷“零朋友”、“无纵深”、“不合拍”的困境。直至翌年5月达氏“被换马”,土耳其这盘外交枯棋才渐生灵动,出现生机。
转圜土俄关系确是步好棋:安卡拉得以破解经济制裁,重启贸易、旅游、能源合作。抓住土俄关系升温之纲,还能带动对伊(朗)、叙、伊(拉克)关系之目,进而盘活土以、土埃(及)关系,实现周边外交“零问题”及区域合作“大纵深”的目标,助力推进反恐、靖边、维稳、安内等事务。
“7·15”政变之后,埃尔多安政府下重手整顿军队与情报系统,以扭转“军高政低”格局;严打“居伦”运动,防患政出多门。然而,这一涉及政、军、教、法领域的大肃清、大换血、大改组,牵动其外交格局的调整,土俄、土美关系两大外交首当其冲。
安卡拉政府肃叛军、打“居伦”、清余孽,矛头直指美国。8月2日,埃尔多安出席一个经济论坛时,指责政变闹剧乃外国势力编导,内部势力表演;并点名“西方国家支持恐怖主义和政变者”。埃氏支持者还在因吉尔利空军基地外焚烧美国国旗,要求美军撤离。
华盛顿被推上风口浪尖并非偶然。一是土方指责流亡美国的宗教人士费特胡拉·居伦是幕后黑手,两国围绕对其的引渡大打口水战。二是土美军事结盟已久,土军高官多在美受过深造,两军将领的同窗情、战友谊、师生缘,致使个别美军将领发表同情政变的言论而遭埃尔多安严厉抨击。
土美关系磕磕碰碰、暗流汹涌,令白宫和五角大楼不敢轻视,亟欲力挽双边关系于狂澜。8月1日,美军参联会主席约瑟夫·邓福德飞抵安卡拉,展开政变后首次“增信之旅”。在与土军首脑胡卢西·阿卡尔、总理耶尔德勒姆会晤后坦言,双方“贯穿全天的主题是重申美土关系重要性和合作必要性”。从其表态看,土美避免了“噩梦场景”的出现。
土耳其是美国长期经略的地缘政治盟友,长期扮演西方阵营遏制苏联“新月”形防线的“第一道门闩”。尤具实质意义的是,两军朝鲜战争一起打过仗、海湾战争一起扛过枪、国际反恐一个战壕、装备枪械一个标准。这种建立于长期战略安全与军事合作基础之上的关系,不致一场“信任危机”而翻车打误。
现阶段,两国关系生龃龉、闹摩擦的“交恶”状,20世纪90年代有过,估计今后也“禀性难移”,免不了有纠葛、使性子。这是由两国国家利益冲突决定的。安卡拉出于长远利益考虑,不致轻言与美分道扬镳、另起炉灶。土美关系破裂的损失,远较击落俄战机代价要大,安卡拉承受不起。
相比之下,土俄关系柳暗花明,顺风顺水。安卡拉提议与莫斯科合作,在叙伊前线打击“伊斯兰国”;两国已恢复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活动,“埃普会”将重启搁置一年的“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谈判,推动双方围绕管线数量和供气优惠的分歧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7·15政变”,加大了土耳其改变地缘政治方针的急迫感:远亲与近邻、远交与近和等诸般关系。孰轻孰重,错综复杂。土俄关系升温,但远未达到战略合作高度;土美关系失信,却仍是外交首选。看来,埃尔多安政府为获得更多博弈筹码,还将保持“远美近俄”“疏西向东”的面孔。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