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温度的医患关系——聚焦医学人文精神】
人与自然界所有生物一样,自一出生就无法回避地进入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面对罹患疾病的不幸,作为患者,该如何打败病魔和心魔,以及如何客观对待医学及其局限性呢?
病来如山倒,人们大都体会过病痛对自己或家人的折磨。这种痛苦会使整个人脆弱得如同婴孩一般,遇上一位高明的大夫治愈疾病是最大的愿望。不久前,我“有幸”病了一回。病初阶段,我考虑的是花多少钱、能否治好、有无后遗症等,期望能遇到治好我的医生;治疗期间,我纠结于治疗效果和病痛本身的困扰,更希望有一位医生能体察自己的痛苦与焦虑,而不仅是简单告知病情;生病后期,身体几近痊愈,我在寻求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多的是去体会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患者在医院里,除了治病之外,同时也想寻求一种被重视被关心的感觉,而不是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这就是我做了一回病人的体悟。
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生,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常遇到医学教科书里所说的疾病的典型病症,当然也可能是最不典型的病症。所以,我也想对在生病的朋友说,医生对待每位病人的临床决策都是建立在详细的病史询问、辅助检查和化验基础上,最后才制订治疗方案的。事实上,每位医生都会竭力为患者选择其所希望的最有效、最划算、最恰当的治疗方案,但因为治疗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性,即便患有同样的病症,施以同样的药品、相同的剂量,甚至一样成功的手术,可能有些患者效果显著,有些则无效。当前,医学的局限性、有限性和可及性问题,是现代临床医疗实践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患者及其家人在应对疾病时需要保持客观从容的心态。
(本报记者 金振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