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

    助推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黄霖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4日 16版)

        【工程教材大家谈⑨】

     

    ■教材亮点

     

        ●全新的编写模式彰显了中国文论的话语特点与体系架构,梳理了中国文论的演变历程;

     

        ●教材总结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点——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直觉体悟的思维特点和即目散评的表现形态;

     

        ●教材对各种理论主张和代表人物作出具体分析和评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继承了“修辞立其诚”的优良传统。

     

        自1927年我国首部《中国文学批评史》问世以来,尽管或用“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等不同名目,出版了数十种中国文论史著作,但都是在借鉴、运用近代欧洲文学批评史观与思想方法基础上对中国文论史料进行选择与梳理,其编写模式都是将历代批评家及论著以时为序加以评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一些著作尝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编写,但一时难以跳出旧的框架,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裹足难前。

     

        为打破以往的编写模式,全新编写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一次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核心范畴为纲目,以点带面,系统展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与研究现状,旨在彰显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为当前建设立足现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铺路。

     

        为革新中国文论史的编写模式,本教材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材将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依据可靠文献,进入历史文化的语境,阐明演变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状况、政治更替、思想文化潮流和文学实践,揭示了各种文学理论批评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根源、物质和文化基础。

     

        革新后的编写模式,以论为纲,由论入史、史论结合。教材将文论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奠基期、成熟期、深化期、总结期、新变期五个阶段,每一章重点介绍一个阶段中的核心范畴或观念,并将不同理论批评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长时段、全方位地为读者展示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不同理论侧面,突破了过去以论者与论著为纲写作所出现的理论破碎、体系不明、各范畴演变线索断裂的通病,使得每一范畴的发展源流、脉络得到历史的、系统的、完整的展示。这种论述方法既梳理了“史”的脉络,更突出了“论”的层次与结构,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革新编写模式后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有利于教学实践,能让学生切实把握中国文论最基本的精神与范畴,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文论打好基础。尽管按范畴重构的模式使得一批重要理论批评家及其著作等内容不便在正文中作专门介绍,但教材以插页形式,集中展示了一些理论家的生平和学术贡献,弥补了缺憾,且附以插图,活跃了教材面貌。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