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1日 星期日

    刀刻的深情

    作者:荣池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1日 12版)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版画) 彦 涵
    我们衷心热爱和平(宣传画) 彦 涵
    老羊倌(版画) 彦 涵
    织布(年画) 彦 涵
    把心愿写在大地上(版画) 彦 涵
    激情的山岳(油画) 彦 涵
    春的激荡(版画) 彦 涵

        【聚点观象】 

     

        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红色艺术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在中国新文化旗手鲁迅的引领下,木刻由于其“顷刻能办”等特性被有志于救国救民的艺术青年们广泛使用。这种在中国有着悠久传统又引入了西方现代版画概念的创作方式,成了一种特殊的“武器”。彦涵作为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这一段特殊而光辉的历程里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要把自己挂在时代的列车上,和它一同前进。只要跟上时代,我们的创作生命就会有新的活力。人可以衰老、死亡,但艺术的生命是不朽的”。他的艺术无疑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成长、变化的。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永远的战士——纪念彦涵诞辰100周年”展,呈现了彦涵在经历了一生沧桑之后,留下的值得我们思索和铭记的艺术财富。

     

    永远的战士

     

        彦涵早期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以其浓厚的“战斗性”独树一帜。这种“战斗性”在其后期不同形式的大胆探索中也显露无遗。作品《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中虽没有出现一个敌人,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可见一斑;在《老羊倌》炯然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那段灰色岁月里的无奈与执着。无论是宣传画《我们衷心热爱和平》还是年画《军民合作》,都透露着那些令他永生难忘的亲赴前线的经历,以及来自于彦涵骨子里那种始终不愿落于时代之后,对人民、人生充满使命感的“硬气”。彦涵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是一个为其事业埋头苦干的人,首先是要做一个善良、真诚又敢于为真理而奋斗的战士。”而这位永远的战士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

     

    凝聚时代

     

        除了他贯彻一生的“战斗性”之外,彦涵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有突出的“精神性”。这不仅是其个人艺术理念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的生动记录。在《工人之家》《织布》这样的“小场景”“小事件”里,我们看到了那段烽火岁月里洋溢着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在《把心愿写在大地上》《秋收》这样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属于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苦难过去,和平来临,面对来之不易的新时代,彦涵用自己的艺术,衷心地进行着歌颂与祝福。不甘落于时代之后的他,在新时期里开始了自己新的探索。他带着一名“幸存者”的荣耀与内疚,缅怀着过去的那段岁月,希望感染后人;他带着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开拓着不同的形式,意欲超越自我;他更是带着一名“战士”的决心,不与现实妥协,始终为真理而战。

     

    激越之美

     

        在新世纪即将来到的十年间,彦涵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他在艺术创作上却毫无“老态”,反而愈发“青春”。彦涵在改革开放之后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新形式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形式虽然转向了抽象,但是在主题思想上却仍然是现实的。在油画《激情的山岳》、版画《春的激荡》这样的作品里,我们很难用“抽象具象”“流派风格”这样的概念来进行定义。彦涵所采用的形式是高度纯粹的,但作品的内涵是隽永绵长的,他在“恣意而为”的艺术里,升华了人生。彦涵晚年绘画风格的转变让人称奇,在这样抽象的形式变化背后,始终不变的,是彦涵对人的关注。他想要做的,是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人,来愉悦人,来警示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