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

    作者:王凌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10版)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交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冲击和淡化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现实及学生思想实际脱节错位,不能产生共鸣、共振、共谐,部分高校教育目标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过多注重自我,缺乏社会责任心,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与高校自身教育功能的协同化。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同时又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回望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不难发现,无论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组织和宣传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高校而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关键是要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高校自身教育功能协同化的问题。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是信念。信仰是思想的强大支柱,信念是力量的根基源泉。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高校应回归教育宗旨的原点,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人性化。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活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探索尝试各种技巧方法,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等新媒介,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水平。应在各系统的协同配合下,为学生提供可供发表见解、交流辩论的平台场所,鼓励他们在研讨辩论中明晰是非,积极引导其接受并坚守主流意识形态。要转变教育理念,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还要注重疏堵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坚守好思想主阵地。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做到形式灵活,说服力强。例如,针对一些大学生对宗教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宗教的源流、现状和特点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正面引导、科学教育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宗教,警惕和预防邪教的思想渗透,促使大学生自觉抵制歪理邪说的诱惑,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树立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在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常抓不懈、常做常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平台、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真理、认识社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例如,校歌浓缩了一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传承,也是师生众望所归的灵魂和情感寄托。通过校歌传唱,能够传承文化,凝聚力量,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坚持理想,保持自信,迎接挑战。同时,要注重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机制,打造一套科学合理、完整规范、实施有力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各职能部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应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形式创新。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物质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角逐。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不仅要有完备的硬件设施,还要在软环境、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工具,网络理所当然应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利用网络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快速、准确地掌握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实现及时沟通,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用好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遵循网络特点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弘扬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要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上传播的主阵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平台上的形式、内容、手段创新。要运用好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发展成果,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启迪心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以更开放的心态通过创新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培养既有社会担当又有国家情怀、既理性关注社会发展又有着健全身心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抵御和防范传教渗透工作专题研究项目《高校学生误入宗教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DFCS-01〕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