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抗洪抢险 践行誓言

    ——追记安徽省含山县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03版)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特别报道】   

     

        一根用白色塑料管做成的简易拐杖依旧立在那里,一副老花镜静静地躺在桌子的一角,台历上7月5日的页面记着“防汛”两个字……只是这些物件的主人——安徽含山县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因为连续五天五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而不幸去世。

     

        这位年仅54岁、任村党总支书记20多年的基层干部,在洪水滔滔的险情面前,用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6月30日深夜,大雨倾盆。这一夜,尹建平辗转难眠,因为三龙村所在的小荒圩,素来“十涝九破”。一旦小荒圩破了,与之相连的其他圩口也将成为一片汪洋。好不容易熬到7月1日凌晨3点多钟,尹建平再也睡不着,便起身下床,开始给村里的干部挨个打电话,通知大家尽快到村部开会,再细致部署一下防汛预案。打完电话,尹建平随手拿起一把伞冲出了家门。三龙村村委会主任裴善权骑着摩托车载着尹建平去巡查水库、当家塘和几处易出险的圩堤。

     

        塌方、渗漏、管涌……正如尹建平所担心的那样,大雨与高水位已经致使圩堤出现多处险情。尹建平和村里的青壮劳力上堤抢险,围堤设障,一直干到上午10点,才将险情一一排除。此时,长时间降雨造成的内涝,又使10多户村民家被淹,尹建平顾不上歇息,又忙不迭派人去转移受灾群众。尹建平曾患过脑梗,一直腿脚就不太方便,此时脚下又满是泥泞,一位村民看到他在雨中站不稳,便从家中找来一根塑料管,给他当拐杖用。

     

        “哪里有险情,他就拄着这根简易拐杖出现在哪里。”7月2日凌晨,三龙圩河堤险情再现,一道80多米长的塌方严重威胁堤坝安全。尹建平拄着“拐杖”,几乎是一步一挪地赶到了塌方点。大家让他回到值班室去,他坚决不肯,说“党员干部必须在一线”。

     

        守护圩堤,只是三龙村抗洪任务的一部分。村里的东山上,几座小型蓄水水库的积水与雨水,让三龙圩田旁的运粮河支河不堪重负,威胁着圩田内5000多亩农作物。7月5日凌晨,由于连续多日的强降雨,降水量已达到历史极值,三龙电站和唐刘电站的几台排灌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圩里的积水仍然有增无减。

     

        “不能等靠要,我们自己建排水站!”尹建平当机立断,赶紧安排调来排水器械,找来村里的电工现学现装;缺少泵管,他又请来木工,用木板定制水槽……几小时就建起来一个临时排水站。在大家高兴地松了一口气时,没人注意到尹建平脸色苍白。“老裴啊,我实在支持不住了。”尹建平趴在裴善权耳朵上虚弱地说。

     

        7月5日晚上7点,持续工作5天5夜的尹建平回到家里,一下子瘫倒在床,再也没有睁开双眼。当晚,尹建平被紧急送往医院,临床诊断为脑死亡。经过6天抢救之后,尹建平没有再看一眼安然无恙的圩堤与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便永别让他牵肠挂肚的乡亲们,永别了深爱的家人……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