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唐山震后40年:再做河北经济领头羊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施疑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30日 02版)

        82岁的唐山摄影家常青的作品里,分量最重的就是记录城市崛起历程的风貌照片。从20世纪70年代的震后“简易房”连排成片,到今天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和很多城市一样,和着祖国繁荣发展的节拍,唐山一天天“长高”“长大”,越来越亮丽、繁华、宜居、和谐。但比其他城市更了不起的是,今天的唐山是从40年前地震的废墟上建起来的。

        伴随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而兴起的唐山,从1878年唐廷枢创办开平矿务局,带动了铁路运输、水泥、陶瓷、钢铁、电力、纺织等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发达的现代工业城市。1976年地震前,唐山的冶金、煤炭、电力、陶瓷、建材工业均在华北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百年基业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中被摧毁,震前1000余万平方米工业建筑80%倒塌或严重破坏,工业生产设备损坏率达56%,工业企业全部停产。

        人员伤亡惨重,支柱产业遭遇灭顶之灾,城市被夷为平地。

        然而唐山人不认输。活下来的人们走上工作岗位,要打一场尽快恢复生产的“争气仗”。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两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恢复到震前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这座大伤初愈的城市注入了生机。依靠“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唐山人靠苦干、实干让家园在废墟上快速崛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基建大规模启动,钢铁成为唐山的支柱产业,国企唐钢滚动发展,中小钢企如雨后春笋,全市钢铁产能一年一个新台阶。依托大钢铁、大煤炭,唐山迎来了大发展,从1989年进入全国25个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行列,到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唐山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河北经济领头羊。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钢铁、煤炭等传统产能严重过剩,唐山往日的优势成了负担。面临“资源支撑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难以为继、经济持续增长难以为继、改善民生难以为继”的窘境,唐山壮士断腕去产能,大刀阔斧调结构。

        “十二五”以来,唐山在钢铁、水泥、焦炭、造纸等行业淘汰了大批落后产能。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累计化解炼铁产能1087万吨、炼钢产能2357万吨。中小钢厂纷纷转型做起了高端农业、电子信息、包装建材、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迁安市金丰钢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叶金宝,改行开办了英诺特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生物体外诊断试剂,201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出口占60%。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3年的707家,发展到2014年的1548家,2015年达到2568家。

        资源型城市唐山还用上了新的“资源”——229.7公里的海岸线,建设曹妃甸港,经济要素向沿海推进,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运输。2015年,唐山港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通航,货物综合吞吐能力达到5.12亿吨,在全球港口排名榜上位列第七。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层层推进,为唐山绿色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15年10月,河北省与北京市达成协议,共同将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妃甸把承接产业转移摆在突出位置,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292项,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

        震后40年,唐山主要经济数据实现了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震前的1975年增长了73倍;全部财政收入比1975年增长了141.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5年分别增长了118.8倍和130.5倍。

        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震后崛起的新兴城市,唐山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8万平方公里,比震前增长3.7倍,市区人口由震前的70万人增加到251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3%。特别是转型升级,不仅使唐山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空气质量。“联合国人居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接踵而至。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施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