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总书记的讲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和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资格在中国治国理政,领导13亿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除了历史承载、历史功绩和最广大人民的普遍认同之外,还因其政党的根本属性、宗旨意识、理想信念,这些表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没有一个涵养和保持的内生机制,先进性和纯洁性终将丧失。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除少部分工人党员之外,绝大部分党员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在这样一个党员群体中实现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成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难题,需要党员坚持长期的甚至艰苦的党性修养。所以,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
党内政治生活就是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延安整风建立了大规模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经常引用列宁的建党原则,把认真的自我批评看作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许多党员干部由于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精神焕发再出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党内政治生活这个优良传统,保证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丢掉了党内政治生活这个“过程”,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丢掉“起点”和“终点”。
其实,党内政治生活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党员本质的改造”,它还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矛盾和实现自我纠错的机制。许多海外观察人士都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共产党没有“反对党”监督也能实现自我纠错,而且能通过学习不断壮大?一个重要的秘密,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经常性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吸收和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最终实现党内团结,达成党内统一意志,并把这个意志上升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当前,中国共产党绝大部分党员是在改革开放后入党的,一部分青年党员已经成为党的生力军,他们有活力和创造力、敢想敢干,却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考验,缺乏对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深刻认识。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做起。
首先,要实行好民主集中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很好地实行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人民中间的民主集中制就搞不好。这句话,是从管党治党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更是从党领导和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其次,坚持正确、原则的党内思想斗争。党内思想斗争就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发声。党内思想斗争不是阶级斗争,主要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自我提高,通过互相批评来帮助党内同志改正错误,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其目标是坚持真理,实现党的团结统一。
再次,必须依靠科学的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的发言登记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干部、党员定期党性分析、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双重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的调查研究等,这些都是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制度化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实行这些制度,还可以把“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和党性锻炼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有效、管用、全覆盖。
最后,“一把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任何一级组织、部门和单位,“一把手”肩负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把手”要开好局、做好榜样。即“一把手”要成为善于自我批评和搞好党内团结的榜样,成为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榜样,成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榜样,成为带班子、强队伍的榜样,最终成为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制度的榜样。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