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4日 星期日

    从跨文化视角看非语言交际

    作者:张微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4日 06版)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各有特点,在交际过程中共同帮助人们传递情感和信息。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过于重视那些能够听到或看到的语言信息,忽视大量间接、隐蔽却能够揭露真实含义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动作、语调、颜色、气味、时间、空间等。而以上述方法和手段为载体进行的非语言交际,则主要包括体态语(如手势、站姿等)、副语言(如音量、音调等)、客体语(如相貌、衣着等)以及环境语(如空间、时间)等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通过实验发现,信息的总效果是由7%的文字、38%的音调和55%的面部表情与动作构成的。美国语言学家萨莫瓦则明确提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这些研究和发现证实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非语言交际可以重复语言信息内容。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通常会伴随非语言信息,这些非语言信息重复语言信息的内容,能够加强语言信息的传递。例如,我们在与人见面打招呼时,除了说“您好”之外,还伴随点头、挥手等动作,这些非语言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传达语言信息的含义。非语言交际能够替代语言信息内容。在语言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使用非语言信息进行交际,例如微笑就可以替代打招呼的语句传达善意;在一些吵闹的环境下,人们可以用手势、眼神传递信息。在这些情况下,非语言信息实现了语言交际不能达到的效果。非语言交际还具有调控语言交际的作用。人们在交谈时常常会用语言的停顿、语调的降低、肢体碰触等非语言信息提示对方,表达自己要说话或已说完,从而影响整个对话的发展,起到调控说话进程及话题轮换的作用。非语言交际还可以修饰和补充通过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可以使用音调、表情、距离、手势等非语言信息来修饰、填补、加强语言交际试图传达的信息内容,弥补语言在传递信息时的不足。比如,在表达某件事情的严重性时,除了用语言词汇进行表达之外,还可以用声音的大小、语速的缓急、音调的高低加以补充;在描述物体大小时,除了使用度量数据说明之外,还可以用手势比画进行说明,使信息传达更为生动、具体。除此之外,非语言交际还能够表达与语言信息完全相悖的意思,一些下意识的表情和动作,会揭露谈话者的真实感受。比如,当一个自称不紧张的人出现声音发颤、手发抖的状况时,意味着他的字面意思并不是真正的信息内容。由此可知,非语言交际是掌握真正的交际信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现象日益增多,非语言交际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一些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一定的共性或普遍性,但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局限于特定的文化区域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由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行为有时甚至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比如,在各种文化中,微笑均能用来表达开心、喜悦、友好,发挥传达善意的作用。但是,在什么情况下笑,这既受到所参与的交际事件的影响,也可能受到文化的约束。英国学者凯特·福克斯仔细记录了吊唁者在英式葬礼上的微笑。他指出,在参加葬礼时,根据死者与吊唁者的关系不同,在葬礼上的面部表情会有明显差异。如果吊唁者是男士且与死者的关系比较亲密,该吊唁者的表情通常是“偶尔湿润的眼眶”加上“勇敢者的微笑”,身为亲朋密友的女士通常会抽泣一到两次,并伴随“歉意和勇敢的微笑”;如果吊唁者跟死者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或熟悉,男性吊唁者通常会面无表情,有时可能会带有“庄重同情的微笑”,女士除了偶尔带有“悲伤的关切的微笑”外,大多情况下会保持同情的表情。然而,在这种场合中表露出微笑,对身处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而言却可能是冷漠的、不可理喻的。由此可见,由于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差异,同一非语言交际行为可能会被用来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处理和解决非语言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领会非语言交际的实际用意,有效避免文化间由于非语言交际产生的冲突,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地进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对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认识。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信息的差异,注重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事先学习和研究对方文化,尤其是对其信仰、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实践方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多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来理解和体会,减少非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另外,我们还应该克服民族的文化优越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理解他国文化,通过对本民族文化与不同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拓宽视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文化间的碰撞融合在所难免。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含义因文化而异,在国际交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代表含义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揭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异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学习彼此文化差异的积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740050]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