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鱼兮,归来

    作者:陈新民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3日 10版)
    周艺珣绘/光明图片

        【留住乡愁】 

     

        很多年前,泉水叮咚的小水渠给人们留下美好回忆。由于水质澄清,村里人世代洗涤、灌溉全靠它;由于鱼虾成群,人们前来捕鱼捞虾。那时的人可谓聪明,只需布一个流水斜面,安一个“倒水笼”,鱼儿有逆水戏游的习惯,傻得可以,溯水而上直接就冲到笼子里。第二天提起一看,啊哈!满满一笼子活蹦乱跳的鱼,有泥鳅、鲫鱼、白条鱼……有时还会蹒跚着一只小鳖。

     

        如果逆上入溪,收获更丰。那是一条季节河,稍旱便断成一处处小水洼。洼里游着成群的溪鱼,其中金色的鲑鱼、青白相间的石斑鱼皆为“鱼中娇娃”,水质须十分清净方能生存。孩子们捉鱼,只需赤脚去搅动溪水,拍手驱赶,鱼儿就会惊慌失措地钻到溪石底下,露出后半截身子。此时翻动溪石,过不多久就能捉到一大串鱼,烧来吃美味极了。

     

        人是万物的主宰,小小的嘴巴不过一两寸宽,然而若不计后果,一路吃下去,也会山穷水尽。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人类无止无休的索取和随心所欲的消耗,使得溪流的遭遇不忍卒视。

     

        先是药鱼。有一种药叫鱼藤精,上游倒一点,沿渠的鱼就会翻白,无论三四寸长还一寸多长的……那时的人们懵懂,大小都捞了吃,也不管吃了是否对身体有毒害。

     

        再是电鱼。人背个电瓶沿渠一路电下去,黄鳝、水蛇都直了身子,又是一顿饕餮——谁管明天?!

     

        再后来就是污染。上游有搞小化工的,有炼“三废”银的,废水流下来,气味刺鼻,莫说鱼虾,就是人在坑里洗脚,皮肤也会又痛又痒,几天不愈。

     

        终于,这条与人们世代相处的水渠没了生气,鱼虾消失了,严重的时候连螺丝、水草都不见了,只有一些白色悬浮物挂在水面的垃圾上袅袅地漂着……

     

        走在水渠旁的乡间小道上,看着曾经澄清无比的小沟渠变成这般污浊的模样,人们感到一丝莫名的孤独——没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生灵作为依托,人类岂不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没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猛然醒悟了。于是,药鱼、电鱼的行径基本绝迹;小化工、炼“三废”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随着政府的坚决取缔和严厉监管得到全面改善。此外,当地政府还把“治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动人们擦亮一面面“乡村之镜”——池塘,引清流入村居,还鼓励人工放养鱼苗……经过数年动真格的整治,“廊榭风荷”“游鱼戏水”的生动画面再现百姓生活。

     

        如今,我又徜徉在乡间小道,凝望着脚边这条似曾相识的小水渠。流水清亮,一群小鱼追逐亲吻着随水漂动的水草……眼前的景象并非梦幻——鱼兮,归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