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文创风乍起 博物馆请张开翅膀

    作者:张遇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2日 05版)

        【声音】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短短30天之内,国博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文创产品国家队,并与上海自贸区签约启动“文创中国”中国大区运营中心等项目;故宫则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先是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基于故宫门票、文创、出版三大板块展开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紧接着又与腾讯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风之源头

     

        无风不起浪。对于博物馆这一传统事业单位而言,无论个体馆如何试图冲破传统思维与政策的藩篱,即使再成功也只是某个馆的成功。而这股文创风潮的推力,显然来自上层。

     

        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四部(委、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很快,国家文物局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办转发〈关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武汉召开了“中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及相关研讨会。

     

        最强的两股风

     

        毫无疑问,最强的两股风就是国博与故宫共同掀起的。

     

        国博的“文创中国”,更多体现在将传统文化结合在实体文创产品上,走的是建立平台,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力争输出的路,承载了延续传统文化,输出传统文化的职责。按他们的宣传稿所说,“文创中国”平台包括“云设计中心”和“文创超市”两部分,面向全国文博单位开放,由文博机构提供馆藏文物IP授权,由国博牵头将资源推介给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继而将设计方案与有实力的投资者对接,生产出的优质产品则直接在“文创中国”平台销售,各机构获得分成。

     

        不难看出国博的野心。它试图左手整合全国博物馆的文物IP资源,右手拉上阿里巴巴这个互联网大佬,头顶自带国家博物馆的光环,背后再扛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旗,气势着实不小。授权,设计,投资,销售,大有一口气打通上下游环节的气势。然而这一方案的弱项也相当明显:几乎每个环节都得借助外力,没有一个环节是国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藏品及其知识产权,而这偏偏又是令其他许多博物馆心有余悸的隐痛。

     

        故宫估计是实体文创一年收入已经步入较高的平台,再有大的突破不易,因此选择了另一条路:一心挖掘自身独有的文化IP潜力:与阿里合作,旨在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营销平台,与腾讯合作开发数字化的文创产品,针对浸泡在新媒体中的年轻人。同样引用宣传稿里的说法:以“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为平台,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原型,围绕赛事主题、跨界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

     

        蝴蝶效应

     

        博物馆文创这股强风,必将对主管部门、学术界、博物馆和其他行业产生影响。

     

        首先影响到的是政府主管部门。无论部委或是省市级相关部门,要理解消化并执行好这一政策,绝非易事。

     

        其次是对学术界的影响。文创之风突然强劲,令传统的博物馆功能成为弱势命题,这必然会使学者之间、学者与操盘手(馆长)之间出现学术分歧。例如,如何保障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优先?如何在知识产权层面,解决文博IP的归属、转让?如何为博物馆经营业务寻找合适的规则?

     

        第三是对博物馆的影响,武汉会议之后,国博与故宫的快速反应,令国内一批博物馆,尤其是有成熟IP资源的博物馆都为之一震。无论是否被列为试点,许多馆必然要考虑三个问题:如何响应国家政策?权衡自身条件,是加入国博“文创中国”平台,用IP换取资源,以实体产品打开局面,还是学故宫,走数字文创之路?有没有足够的学术研究为支撑,从而找到独有的文化IP?

     

        第四,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国务院的《意见》与国家文物局的《方案》,虽然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都是向相关企业和社会力量发出善意邀请。其他企业,无论是创意设计,生产经营,渠道流通,数字技术,甚至各类媒体,也将会嗅到诱人的商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这一股风潮来临时,自己有没有渗透到博物馆行业的可能?博物馆文创与博物馆建设、展览陈列、藏品储存甚至数字博物馆这些传统业务不同,它更多不再由博物馆或者说政府买单,而是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市场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那么,企业有足够的信心、资本与人才么?

     

        无论喜欢与否,博物馆文创之风已然刮起,任何一方都希望能借势展翅。作为旁观者和文化消费者,我乐见所有有助于构架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融通之桥的举措;同样也希望,文化创意在走向产业化的路上,勿忘初心。

     

        (作者单位:《国际博物馆》杂志)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