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过一整天大雨的北京,短暂转阴。
一辆汽车从清华校园出发,一个小时后停在了城郊的长青园公墓。清华大学“炭火教授”赵家和的夫人吴嘉真带着儿子赵强,又来看望老伴儿了。7月22日,是赵家和去世四周年的日子。
仲夏的长青园,草木葱郁。在这里,赵家和的名字与众多遗体捐赠者一起刻在一块碑上。四年前的7月22日,赵家和走了,把毕生的积蓄1500多万元捐给了西部的贫困孩子,供他们读书,就连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也捐献给了医疗科研机构。
弯腰仔细辨认,满头银发的吴嘉真找到了墓碑上“赵家和”的刻字,轻轻地抹去墓碑上的灰尘。赵强蹲在母亲身边,小心翼翼地把一张父亲的照片摆在了石台上,在旁边摆上了黄色的菊花。
被网友称作“知识分子心忧家国、胸怀天下榜样”的赵家和,在赵强眼里却是一个普通人。“父亲一直是一个扎实肯干、不张扬的形象”。直到父亲去世后,他才知道父亲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事,“只是在听到的那一刻感到惊讶,回想起来却在情理之中”。
作为赵家和的学生和同事,陈章武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了。他一直牢记着赵家和“雪中送炭”的嘱托,着手筹建基金会,拿出钱款不断地往西部跑,帮助优秀的寒门学子。看着相框里老师的笑容,陈章武说,“虽然四年了,但我们总是会想你”。
一座由北京市红十字会于2003年修建的纪念碑《生命》,守护在这些遗体捐献者的身边,四双高低错落的大手捧出了一颗颗爱心。
离开长青园,雨淅淅沥沥,又下了起来。 (本报记者 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