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特色做法巡礼】
面对摄取信息丰富、思想意识活跃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如何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也在积极寻找答案。他们达成共识: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认为,作为师者,首先要吃深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学术研究支撑教学融入。
作为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等,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在华南师范大学,校长书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已成惯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理直气壮地抓、坚持不懈地抓。要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表示,“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增强师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回应现实的重要途径。”
“在‘前沿阵地’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饱含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表示,“学院不断引导教师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例如,魏则胜教授将课堂搬到了微信上,创立了课程微信公众号,与学生随时互动沟通。以胡国胜副教授为代表的“概论”课教师们紧扣时政热点,系统讲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鲜活内容。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林知远坦言,刚进大学时曾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讲些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不如我们从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实在。”如今,精彩充实的课程让林知远和同学们改变了看法:“感觉课堂里的理论知识并不遥远,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增设自主学习环节,编写自学提纲,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建伟介绍,学校于2010年开始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化教学改革,将原本分散在四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为一门课程,让学生组成实践小组,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开发了社会实践网络指导系统,以课程化的实施、网络化的方式、个性化的指导,达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检验。
此外,华南师范大学还积极培育弘扬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注重开展朋辈教育,开办了学生党员“卓越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等。(本报记者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