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7月19日电 记者李建斌从山西省大同市考古所获悉,经过4个多月的调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大同市泥河湾盆地发现了75处化石点及古人类活动遗址,特别是在大同县杜庄村遗址群第一发掘点,发现近千件打制石器及动物骨骼化石。根据发掘情况推测,这里应当是旧石器晚期、约3万年前远古人在大同湖边生活的一个营地。
今年4月,山西大学和大同市考古所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大同、朔州境内的泥河湾盆地展开了为期3年的调查与发掘。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调查,在大同市境内的大同县、浑源县、阳高县等处发现了75处化石点及古人类活动遗址,涵盖了30万年前至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在这75处化石点及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了诺氏古菱齿象牙化石、完整的犀牛头骨化石等。
联合考古队负责人李君介绍说,此次最大成果是在大同县杜庄村石板沟两岸、土林景区发现有连续分布的旧石器化石遗址点,确认这里为遗址群。在该遗址群第一发掘点,发现了近千件打制石器及动物骨骼化石。在发掘的化石及打制石器中,有破碎的犀牛、马、鸵鸟、大象、羚羊等动物的肢骨化石、牙齿化石等;有用石英和燧石制作的比较精细的石片、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种种迹象表明,远古人已经能够对动物进行较为精细的切割、敲骨吸髓。发掘点的西南侧石板沟土坡上,还发现了一大片破碎程度很高的动物骨骼化石,有可能就是远古人食用完动物肉后抛弃的动物骨骼垃圾堆积地。
泥河湾盆地原是一汪湖水,学界称其为大同湖。从数百万年前到十几万年前,大同湖一直存在着,由此形成了1000多米厚由黏土、粉砂质黏土、粉砂、砂、砾石组成的河湖相沉积层。湖水逐渐消失后,这些沉积地层也逐渐显露出来,被称为泥河湾层。遥远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文化就孕育于这一地层中,是世界上探索人类及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