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坐堂问诊要多点人情味儿

    ——南京三甲医院采访记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龙謦泽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8日 05版)
    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咨询台围满了患者。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构建有温度的医患关系--聚焦医学人文精神】

     

        三甲医院,一个让病人放心的名号,凭借高超的医术与良好的就医环境,往往能吸引八方病患前来就医。但也有不少病人反映,有些三甲医院对待病患态度冷淡、缺少人文关怀。为何三甲医院会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医德医风出了问题还是患者的要求太苛刻?

     

        “冷冰冰的”三甲医院

     

        “这里虽然设备好、医术高,但对患者的关心却比不上私立医院。”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候诊室,带着发烧的女儿前来就诊的市民刘伟向记者发起了牢骚。他说,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平让他很放心,但有些医生护士对待病人有点“冷冰冰的”,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儿。

     

        南京市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皆是其特色科室,专业能力强,不少苏北、苏中以及安徽的患者都慕名前来求诊。但不少患者告诉记者,有些医护人员只见病症不见病患,缺了点人情味儿。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导医台,一位值班护士正懒洋洋地玩着手机。“请问您,外地医保在这里能用吗?”“那边!”这位护士抬头看了一眼记者,指了一个大致方位,便又埋下头去。顺着护士指点的方向,记者找到了医保政策咨询窗口,却没见到工作人员。记者只得向邻近的窗口询问,却被告知负责医保政策咨询的工作人员暂时不在,“你等等吧,这个事儿只有他们知道。”一位戴着大口罩的医务人员口气生硬地说。

     

        走遍整栋门诊大楼,记者发现,缺少人文关怀,已经成了亟待重视的问题:有些护士对待患者不耐烦,话语里带着三分“教训”的口气;个别科室的医生态度傲慢,病人多问一句也不愿回答;挂号收费的窗口对待前来缴费拿药的病人板着脸,让人心里别扭……“我们是来看病的,凭啥受这个气?”市民罗锦素说,医生护士态度如此冷漠,医患关系如何缓解?

     

        大医院缘何成为人文关怀缺失的“重灾区”

     

        为何三甲医院缺失人文关怀?记者采访了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研究中心主任王锦帆教授,寻求答案。

     

        “这要从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方面看。”王锦帆说,“首先,长期的生物医学学习,让医学生们太过关注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医德修养。其次,与医院的自身管理和文化建设也有很大关系,虽然是三甲医院,但不一定每家医院都十分重视医生的态度问题与医患关系的维护。”

     

        王锦帆提醒,除了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

     

        “在市场经济下,三甲医院不愁没有患者,就拿南京市第一医院来说,一天的接诊量在7000人左右,自然不愁经济效益,对病人的态度也就冷淡了。相比之下,一些私立医院却做得好很多。庞大的就诊人数导致了医生的压力过大,这也是一部分医生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直接原因。”王锦帆认为,三甲医院名号大、医生接诊数量过多,如果不加强管理与文化建设,反而会成为缺乏人文关怀的“重灾区”。

     

        医患共同呼吁人文关怀回归

     

        不仅病人期望医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就连许多医生也呼吁:人文精神需要重新回归到医疗队伍中来。

     

        “医生接待病人,不仅要治疗身体的病痛,更要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陆丽娟说,来疼痛科求医的病人多患慢性疾病,长期的病症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甚至诱发抑郁症。为此,陆丽娟专门自修了心理学,并在2005年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医生的医术可以培养,但心中不能缺少对病人的关爱。不然,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医生。”

     

        虽然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不少大医院的“常见病”,但南京仍有几家三甲医院逆流而上,在这方面成绩突出。就拿江苏省人民医院来说,它是全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建设的负责单位。又譬如南京鼓楼医院,也曾多次就如何培育医生的人文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做报告。

     

        “促进人文精神回归,除了要推动分级诊疗、限号限时等制度改革外,关键还是在医生的医德修养。”南京鼓楼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史冬泉说,“如果医生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即使在短短的5分钟门诊时间内,也能为患者带去温暖。”(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龙謦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