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转方式 长三角城市群调研行④】
在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被确定为唯一一个特大城市。唯一、特大两个词让人掂出了南京的分量。
南京凭什么?各方都在思考。除了城市规模上的外在变化,一场深刻的内在变革正在激荡。
发展转向民生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说:“我们在谋划部署新南京建设中,把调结构、转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照这个思路布局,南京近年的成绩颇为抢眼。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转型彰显新成效。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7.3%,这一比例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歌猛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石化、钢铁、建材三大传统产业总和。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黄莉新说。
南京的发展越来越转向民生。曾经有两件事让南京人集体焦灼。一是无处不在的雾霾;二是家门口的黑臭河道。但是去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居全省第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总规模达232.3万吨/日。南京,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温暖普通民众的心怀。
从城市到都市圈
在全国视野下,南京被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从自身看,南京禀赋优良,在近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中,留下过辉煌身影。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53所高等院校聚集在此,拥有70多万科研人才,近80万大学生。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方良,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这里创业,看重的就是这里的科教资源。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在一台显微镜下,开始领跑世界人工基因合成。
铺开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交通网规划示意图,大小城镇之间连绵不绝。把“南京都市圈”部分调到最大尺寸,可以清晰地看到,南京与镇江、扬州已实现高铁直达。
随着道路的畅通,产业合作对接迈开了步,一系列打破行政壁垒的都市圈合作已破冰。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建设中;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与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合作创办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已投入使用……
瞄准高新技术企业
一直以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产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但不可回避的是,石化、钢铁企业在创新活力和能力方面都较弱。2015年,南京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609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与此同时,将目光瞄准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截至2015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1274家。
这其中,就有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南京地铁车门的玻璃上就印着小小的两个字——“康尼”。
十多年前,康尼步入城市轨道车辆自动门这个领域的时候,创新二字就写入了它的基因。当时地铁车门被国外垄断,康尼不甘心,决定自主创新。“当时,用我们自己的锁,那扇门要不关不上,要不打不开。”康尼机电总工程师史翔回忆道。“变是找死、不变是等死”,康尼命悬一线。他们艰苦攻关,最终研发了“无源螺旋门机锁闭机构”技术,并成功将“南京造”地铁车门卖到国外,市场份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二。
到“十三五”末,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将达52%以上,建成智能工厂3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
美好蓝图已经展开,无论具体数字如何变化,创新将烙印在新南京骨子里。
(本报记者 李婷 温源 王佳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