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5日,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召开,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基地。
从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往西北大约75公里,就是被称为“黑颈鹤之乡”的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占地10000公顷,海拔约为4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护区之一。星罗棋布的淡水沼泽犹如明珠散落在野花盛开的绿色草甸上,优雅的黑颈鹤、灵巧的斑头雁、窜来窜去的鼠兔、肥壮的旱獭、敏感的狐狸……共同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然传奇。
53岁的普布是隆宝保护区的副站长,他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是个健壮、帅气的康巴汉子。7月13日,普布像往常一样巡视保护区,他站在山脊上,指着几百米外一处沼泽说:“那边有两只黑颈鹤,生了两只小鹤。”借助望远镜,记者看到了那些“仙子”:红顶、修长的黑颈、雪白的身体、黑色的飞羽和尾羽。不一会儿,它们先后腾空而起,优雅地飞向天空。
“隆宝保护区是1984年建立的,1986年成为国家级保护区,我在这里工作也快30年了。”普布常年住在保护区,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沼泽几乎了如指掌。新飞来了几只黑颈鹤、哪对小夫妻新添了宝宝……他如数家珍。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代表处的长江湿地项目经理韦宝玉主要负责青海湿地的保护项目,他是普布的好朋友:“隆宝是保护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的高原湿地,2006年开始,WWF在这里持续进行湿地保护项目。黑颈鹤主要有三条迁徙路线,这里的黑颈鹤是中线迁徙。每年3月底、4月初,他们成群结队飞来,生下小鹤。10月底、11月初,又拖家带口飞到云南迪庆纳帕海、碧塔海自然保护区越冬。”
普布的主要工作是巡护,防止有人威胁野生动物、破坏湿地环境。“我们每个月都要记录黑颈鹤等候鸟的数量变化,还要防着有人或者狐狸、野狗等偷鸟蛋,不让游客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还要提醒他们和来摄影的人不能离鸟太近、不能追鸟。”
保护区中设立了22个固定观测点,巡一圈下来有40多公里,每两个月要全部巡视一遍。普布说:“原来我们只有5个编制,从去年开始,允许我们招湿地巡护员了。现在我们有9名湿地巡视员,外加1个人负责后勤。每个人负责三四个点,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总要晚上五六点才能回来。”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普布总是笑呵呵的。他说,最让他高兴的是这几年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据统计,黑颈鹤的数量已经从1984年建保护区时的22只,增长到了2014年的216只。他掰着指头说:“斑头雁、赤麻鸭就更多了。今年还来了两只蓑羽鹤、7只黑鹳、5只灰鹤,还有19只黑翅长脚鹬。”
普布是个很知足的人:“玉树灾后重建,我们这里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新房建起来了,去年年底也通了电,还给配了一辆巡视车,我们现在有两辆车了呢!”之前,普布去巡视都是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
说到这里,一向乐观的普布有些忧虑:“虽然说这两年基础设施比以前好了,但还是远远不够。”韦宝玉解释,比如保护区规划再建立两个观测站,与现在的站形成“品”字形,“这样更有利于保护”。他还补充道:“湿地保护区与森林保护区不一样,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牧民要在这里放牧,游客也比较多。那么游客如何管理、怎么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都需要更多投入和认真分析。”
“当家”的普布还要担心柴米油盐:“项目的钱不能发工资、当伙食费,但巡视员们要吃饭,现在站上的钱都要精打细算地花,连买菜都要算计算计。还有巡视员的工资,今年年初说给每个人每月1800块钱,但是现在还没领到。不过去年也是年底才发下来的。”
虽然有忧虑,但一看到远处的黑颈鹤,普布还是笑了:“黑颈鹤越来越多是我最大的快乐!”
(本报记者 齐芳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