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据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北京市将在各区县启动中小学校肥胖警示与分级管理试点。疾控和卫生及教育部门将根据每学年学生健康体检结果的变化情况,对学校肥胖防控进行评价,遏制中小学生继续发胖。各区疾控中心将对肥胖率增长迅速的学校开展分级警示和重点监督管理,指导学校将肥胖防控工作落实到班级,责任细化到每位教师。
疾控、卫生和教育部门协同对中小学生进行肥胖防控,彰显了政府部门对中小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视,值得肯定。随着肥胖防控在中小学展开,相信一定能形成示范,唤起全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不当饮食影响,不仅成年人的亚健康状态不断攀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下滑趋势,可是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5.6%,比“十一五”末的2009—2010学年度上升5.6%,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信号。
加强健康管理,学校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一方面,学校对中小学生的管理相对集中,能够高效地开展特定人群的疾病防控;另一方面,学校是传授知识、成风化人的地方,通过从小抓肥胖防控,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管理的意识,将对他们终身重视自身健康形成良好导向。
加强健康管理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协同,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并不局限于肥胖防控。疾控、卫生部门完全可以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内容,将更多的健康指标引入学校防控体系中,把疾病防控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前不久,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这一制度的推行完全可以和疾控、卫生部门的职责结合起来,把学校和家庭都纳入防控体系,结合各自职责建立起统一、科学的疾病防控方案,从而为居民健康管理建立防线,真正实现“治未病”的初衷。
中小学生肥胖防控还应在全国形成示范。和一线城市比起来,中西部和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和居民的健康管理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其物质条件、生活水平乃至医疗条件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更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因此,在一线城市率先推进的同时,各地也需要综合自身经济条件加大投入、同步跟进,补齐健康管理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