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

    悔错与齐尔考特报告

    作者:本报记者 余晓葵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05版)

        【明镝】

     

        悔错,是人之常情。思虑不周、固执偏见或情绪激动,往往会使人做错事,而心生悔意。

     

        6月23日英国公投脱欧以来,随着英镑汇价跌至31年来低位,据报道已有超过300万英国人后悔退出欧盟,联名要求重新公投。

     

        在伊拉克,曾于2003年美军攻入巴格达之际率先砸毁萨达姆雕像的卡齐姆·谢里夫·贾布里最近为自己曾经的“英勇”感到后悔了,他怀念美军入侵之前伊拉克相对和平的日子。“小布什和布莱尔都是骗子。是他们毁了伊拉克,把我们带回中世纪甚至更早的岁月。”贾布里日前对外媒表示:“现在,每每经过那座雕像的位置,我都感到痛苦和羞愧。”

     

        无论是贾布里,还是要求重新公投的英国民众,其个人的悔恨可谓发自肺腑。与个人相比,国家层面的悔错殊为不易,甚至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在西方“民主政治”体系中,本党不管他党的错,下任不管上任的错,是司空见惯的。

     

        有鉴于此,英国官方7月6日出炉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就显出其价值了。以约翰·齐尔考特为首的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从2009年开始进行调查,历时7年才得以收工。这份长达260万字的报告的核心结论是:时任首相布莱尔和英国政府低估了伊拉克战争的困难和后果,2003年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决策的法律基础“远不令人满意”,布莱尔给出的诉诸武力的依据有夸大之嫌。

     

        当初,正是在布莱尔宣称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英国内阁才决定派兵参加伊拉克战争。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美英并未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英“率性”发动伊拉克战争,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实现了美英政府期待的“政权更迭”。但是,战争却引发伊拉克国内无休止的教派冲突,还令“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趁机坐大。2003年以来,伊拉克已有16万至18万无辜平民在各类恐怖袭击中丧生。就在几天前,巴格达市区一处市场遭到两次爆炸袭击,造成至少125人遇难。

     

        其实,作为伊拉克战争的主导方,美国对这场基于虚假情报、未经联合国授权而非法开启的战争理应有更多的悔悟和问责。在持续9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耗费了上万亿美元,超过9000名美军官兵丧生,5.6万人受伤。但对于反思这场战争的齐尔考特报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柯比直白地回应道:“我们不会读它,不会研究它,不会分析它。”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于伊战的反思,显现出“改过”而不“悔错”的矛盾状态。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反对伊战的立场是明确的,这一立场帮助他入主白宫,还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奥巴马在国内力主振兴经济、“重建”美国,在对外战略上,力行退出中东而“重返亚太”,这不啻为一种“改过”。

     

        但更准确地说,奥巴马的“改过”实为基于美国自身得失的政策调整,而非重新认识伊拉克战争的是非曲直后的“悔错”。美国并未改变从一己私利出发来塑造地区秩序的思维和决策定式,美国眼下在南海兴风作浪、搅动南海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就是一个典型的新例证。深究起来,还是因为其抱着霸权思想、冷战思维不放,“美国例外论”仍大行其道。这种不做基于国际公义的反思“悔错”,只做政策层面的功利性“改过”,迟早会让美国重蹈覆辙。

     

        (本报记者 余晓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