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

    山西省武乡县李峪村:

    “小魔术”变出“大产业”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02版)

        东出山西省武乡县城,沿着弯曲的山路前行20公里就是大有乡李峪村。还未进村,远远就看见道路上方“中国魔术第一村”的巨型宣传牌。道路两旁,一边是大方古朴的“地雷大王”王来法纪念馆,一边是新落成的魔术表演大厅。

     

        李峪村有900多口人,有400多位村民会魔术,200多人可登台表演。村支部书记王竹红热情地介绍说,今年5月1日,借助“地雷大王”红色旅游,“中国魔术第一村”正式开村,当天就有5000余人慕名而来。

     

    “小魔术”闯出致富路

     

        2008年,王竹红被村民推选为支部书记。怎么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成为王竹红上任后每天苦思冥想的问题。2009年刘谦在春晚成功表演魔术后,王竹红茅塞顿开——原来被人们称为“鬼把戏”的魔术竟然也能登大雅之堂。他想到带领村民学魔术,发展李峪村文化产业走致富路。

     

        王竹红说,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魔术,很早就学会了接绳子、三仙归洞等魔术。

     

        把让村民们学魔术的想法和村委班子说了后,大伙儿都不认同,他们都说那是“耍把戏”的玩意儿,哪儿能挣上个钱?不甘心的王竹红只好先教村里几个愿意学的,并带着他们四处演出,边学边赚钱。演出的同时,王竹红还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自编节目,先后打造出“人体三分”“火箭穿人”“银币穿杯”“空中飘人”等230多个魔术节目。看到表演能吸引人,还能赚钱,李峪村的人们很快都加入到学魔术的行列。

     

    “地雷大王”吸引游客

     

        武乡县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抗战时期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9万余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在抗战过程中,武乡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地雷战法。其中王来法创造出的标语雷、空中吊雷及摆出的十字梅花阵、蛇形阵等连环地雷阵,炸得日军胆战心惊,被授予“太行地雷大王”称号。

     

        2015年,王竹红发动全村人,挨家挨户走访村里老人,把当年王来法及其抗战事迹记录下来做成专题。在“地雷大王”王来法纪念馆,王竹红如数家珍:“王来法本来是河北人,逃难来到我们村……”高科技光电设备,辅以仿制的各种石雷、木雷,游客看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在对面的多功能大厅里,游客还可以欣赏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英雄的足迹》《地雷大王王来法》等,近距离体验李峪人民抗战时的峥嵘。

     

        “八路军纪念馆、百团大战王家峪旧址是武乡县最为重要的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我们李峪村就位于这条线的中间。”王竹红说,他的目标,就是要打好“伏击战”,把游客“截留”在李峪村。

     

    魔术产业铺就小康路

     

        走进村民张丽芬家,刚吃过饭的她正在收拾碗筷。刚招呼我们坐下,就主动说要表演节目。一张百元人民币在手里折来折去,展开后就变成了两张五元的。

     

        魔术“变钱”是套路,但能生财却是现真。今年5月1日,李峪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的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大型魔术表演厅正式投入使用,百余人规模的魔术表演团队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在此演出。“‘五一’以来,每到周末,就会有三四千人。”王竹红高兴地说:“仅此一项,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增加3500元。”

     

        “小魔术”在李峪村变出了“大产业”,也铺就了李峪村奔向小康的阳光大道。王竹红接下来又和大伙琢磨新的增收门路:“下一步我们计划开设地雷大王园区,里面会有游客参与度更高的体验项目,把红色旅游和魔术表演结合起来。”此外,李峪村还发展了不少合作社,从事田园采摘等。王竹红说:“‘魔术+红色旅游+田园风光’,就是李峪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愿景。我们要让‘中国魔术第一村’的品牌真正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

     

        (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