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

    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

    作者:田呢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0日 12版)
    走向自由之二·他在上海找到出路(版画) 古元
    走向自由之十五·他学习革命的道理(版画) 古元
    喝足了再拼(速写)古元 《喝足了再拼》描绘了战前一个战士靠着战壕,仰脖灌下军用水壶里的水或酒。作者虽然没有画出战争的场面,但这位战士的勇气已经鼓舞了人心。
    鞍钢修复(版画)古元
    玉带桥(版画)古元 1962年,古元创作了这幅套色版画《玉带桥》。盛夏的颐和园荷叶茂盛铺满了湖面,玉带桥横跨两岸,桥上倚靠着一位打着红伞的姑娘,这是诗意的描绘。时代的改变,让古元开始思考艺术创作的方向,最终慢慢地回归到内心对于诗性的寻找上。
    春风吹过玉门关(水彩画)古元
    静静的玉渊潭(水彩画)古元

        【聚点观象】

     

        “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这个家族祖训古元一生恪守,正如他的版画鞭辟入里,也如他的水彩画不事张扬。古元的女儿古安村说:“我的父亲一辈子谦让、不与人争,但对艺术与美的原则,他从来不曾妥协。”

     

        由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在以往的美术史认知中,公众在提到古元这位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时,难免会为他贴上“版画”这样概念化的标签,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于艺术家内在精神与艺术本体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呈现的“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展,以古元追求艺术自由的精神为内在逻辑,汇集古元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速写、晚年的水彩写生以及暮年的藏书票等作品,全面地梳理、回顾古元的艺术人生与艺术成就。今天,当我们回望古元那一代艺术家通过艺术反映生活的真诚态度与朴实风格,会意识到创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技法、风格的捕风捉影上,便失去了对这个时代生活的本质真实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的创作需要艺术家对生活的敏感,以新的方式扩展时代的思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

     

    自由的曙光在闪耀

     

        “走向自由”是古元走上艺术道路之后创作的第一套木刻连环画,主人公的原型是护送古元自西安奔赴延安的一位八路军战士,讲述的是出身雇农的“他”饱受地主压榨、资本家剥削、日寇侵略等悲惨的遭遇之后,参加抗日军队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故事。虽然这套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仍受西方版画的影响,但在创作主题上却隐藏着古元亲身的经历与思想蜕变的过程。古元出生于广东沿海地区的一个巴拿马归侨之家,自幼接受良好家学,青年时期的古元出于心中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只身奔赴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延安。他在那里用木刻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部队官兵和敌后民众艰苦的战斗与朴实的生活。在烽火年代中他凭借对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的崇高信仰,以木刻为武器,用一幅幅版画去鼓舞广大民众实现抗日救亡的理想。

     

    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抗日战争结束后,古元在人生历程和艺术道路上都在经历着改变。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焚毁旧地契》《人桥》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这源于古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艺术提炼。他曾说“风格是随时代、环境和其他外来因素以及主观感受而变迁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元不但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社会建设的作品,如《鞍钢修复》等,还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工人、农民和市民的普通生活上。在面对这个得之不易的全新世界时,古元用自己的艺术捍卫着心中的和平与自由。抗美援朝开始后,古元和许多艺术家一起参加战地写生,亲赴战场第一线去慰问、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古元在朝鲜战场的速写作品去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民众对于和平的渴求与希望。

     

    心中自有一片净土

     

        早在少年时期,古元就非常喜欢水彩画,限于战争时期物质条件的艰苦,他不得不中断对于水彩画的尝试。从1953年开始,古元重拾水彩画笔,他的水彩画以各地写生的风景及普通人民生活的场景居多,他正是通过水彩画种去寻求艺术自由的一种诗性表达,去寻求自我心中的一片净土。“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可以说,古元的水彩画充分发挥了色彩与水分结合时的各种晕染变化,营造出一种安静、朴实的画面意境。这皆是源于他对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深情的热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