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

    “社科创新,中国话语”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丛书》出版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08版)

        如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现状到底如何?学术前沿在哪里?支撑学科建设的学科理论有着怎样的基础?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全院之力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丛书》首批成果问世,致力于摸清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家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研判。

        记者注意到,首批推出的丛书共计20本,既有传统学科,也有交叉学科,更有新兴学科,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发展脉络。“落在中国社科领域的学术前沿。紧扣当下发展的热点,提炼梳理中国学者的观点,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上海市哲社办主任李安方认为,丛书的出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高端智库建设结出的阶段性成果。多位学者认为,丛书的编撰出版,是对近五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历程与收获的检阅与巡礼,以前沿的角度反映出学科进步的内在动力,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观念、方法和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2015年年初,《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丛书》编撰工作正式启动。“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社会科学创新的一项基础工程,举全院之力,动员全院科研骨干共同参与。”丛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告诉记者。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批38个创新团队作为骨干编辑撰写,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担任编委会主任,各研究所所长组织,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领衔,执笔者既有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更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石良平研究员,担任《理论经济学理论前沿》一书的主编。“近三十年,理论经济学的变化非常大,高校里几乎没有什么教材,都是拿西方经济学的那套东西来教学。我们希望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理论经济学各学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相关现实问题的理论综述与前沿理论进行梳理。”石良平介绍。

        在梳理过程中,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说,现在是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最好阶段。在梳理过程中,有三点感受很突出,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特色非常明显,别人很难模仿;二是我们的学者开始学会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明显,问题导向贯穿我们的理论研究。”石良平认为,但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研究还是比较碎片化,系统的体系尚未形成,认识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还有高峰可以攀登。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里面一定有其合理的内在的逻辑,但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令大家都信服的理论体系。”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王健担任《中国史理论前沿》一书的主编,他告诉记者,书中的一大特色是对近年来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前沿有较深入的梳理与归纳。在他看来,注重史料挖掘,进行严谨的历史学研究,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一大特点。但这样的研究也面临碎片化的问题,应以贯通的目光审视当代问题,加强历史研究的整体性与宏观性。

        梳理源流和原创研究并重,是丛书的特点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马所所长方松华研究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前沿》一书的主编。“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编写,也是原创性的研究,我们所一直有一个小小的雄心,希望建构一个原创的、完整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这本书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在方松华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未完成,希望通过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不仅要探求自己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还要用西方的理论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道路。

        黄仁伟则用“社科创新,中国话语”来概括上海社科院组织丛书编撰,以此推动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考量。“用问题来引导思考、用争议来摆明观点、用焦点进行探索。这样的梳理本身就是为中国社会科学进一步前进找到脉络。”黄仁伟说。

        在王战看来,“智库建设需要以学科创新为支撑,学科创新需要智库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和实践素材。只有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智库建设和智库发展才能站得更高,更具理性,也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