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谈】
很多人饱受尿频、尿急、夜尿的困扰,却误认为这是衰老的表现,只能默默忍受。其实,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患上了膀胱过度活动症。据统计,我国每10人中就有超过1人患有该症,但就诊率不足两成。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尿频、尿急不是病”以及“不好意思去医院”的错误思想,将太多该症患者拴在家中,耽误了最佳就诊时机。因此,提高公众的认知是当务之急。
专家指出,每天正常喝水1500毫升~2000毫升,排尿间隔在两小时以上,白天上厕所次数在8次以内,夜里上厕所1次以内为正常,若超过这些数字,就需要引起注意。
王建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85%膀胱过度活动症未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个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有时还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尽管其是一个独立的症候群,但很多泌尿外科疾病也会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例如男性常见的前列腺增生,50%~75%的患者会合并这些症状。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总体患病率为6.0%,且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升高,其中,41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1.3%。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部患者中,有85%的患者未曾就医,这也反映出在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被严重忽视。
廖利民(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患者身心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与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相比,膀胱过度活动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调查发现,该症严重影响患者心理,66%的患者会出现抑郁和感到羞惭,并逐渐丧失自信。很多患者因需要频繁上厕所,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不能出门,严重者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他们还常常被他人误解。
夜尿较多时,还会严重影响自身和伴侣的睡眠,同时增加高血压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不仅如此,很多老年患者会因匆忙上厕所,导致摔倒、骨折等意外发生。数据显示,有近1/3的65岁以上患者因匆忙上厕所而发生摔倒。若发生髋部骨折,则会导致多种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许克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越早治疗越有利于康复
患者越早开始治疗,越有利于康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案,是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M受体拮抗剂类,行为治疗主要有以下3项: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注意水及饮料的摄入方式,如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水,避免食用刺激膀胱的食物及咖啡等饮料。
2.膀胱训练:通过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ml。在尿急时别立刻冲入厕所,应先憋些时间,等待排尿感觉减弱。也可通过定时排尿,减少尿失禁次数。
3.盆底肌肉训练:在排尿时,可以尝试收缩盆底肌来停止排尿,之后重复这个动作,直到熟悉盆底肌群收缩的感觉。平时也要进行一些训练,具体做法是收缩盆底肌肉3秒,然后放松3秒,重复10次~15次,每天至少进行3次以上训练。
张耀光(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常规手段效果不佳可植入起搏器
有些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手段,仍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状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对于此类人群,如今也有了更先进的医学技术解决,即植入膀胱起搏器。
类似于心脏起搏器,膀胱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神经调节治疗手段,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的信号。该疗法尤其适用于因患各种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还有一些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间质性膀胱炎排尿相关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手术比较简单,微创,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完成,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0万人受益。
■延伸阅读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自查
其实,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先进行自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推荐两个途径:
1.使用OABSS评分表筛查,患者可关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及北京医院主办的“LUTS专家在线”微信公众账号获取。
2.使用免费的OAB云端筛查一体机。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等发起的我国首个OAB患者云端管理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国16个城市的30家医院。该项目借助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软件的应用,在患者候诊时就能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