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捡拾】
以我的浅见浅识,我觉得中国人普遍是急性子,所以总有些用来提醒人的谚语警句,比如“一口吃个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德国人则多为慢性子,比如说,买了房子,他们不会立马什么都布置好,得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慢慢来,有时甚至是一盏小小的台灯,德国人也不会对付着买一盏——他们得在房间的颜色、风格都确定了之后,才会去买诸如窗帘、灯或者家具之类的物件。
我一个叫英姆克的朋友,就是很有耐心的德国人的典型代表。她家自打买了新房子,就一直在一点一点地装修,不久前他们终于历经10年将一楼的卫生间装修好了。缺钱?缺精力?都不是,就是不急。她不急我急,每次去她家我都会探头探脑地问她,楼下的卫生间是不是开工了?英姆克还跟我说,看看,若是10年前装修,根本找不到这些环保材料。对于自己的愿望,她也是慢慢地去满足。这话怎讲?几年前,她突然迷上了一种有着彩色线条图案的咖啡杯,但她只买了两杯两碟,其他的等生日时朋友当作礼物送给她。这很符合德国人的风格:给人想要的实用的东西,不是漫无目的地瞎送,不实用不说还不讨好。这样一来,前来参加生日聚会的人也方便省事——那种杯具是名牌,一整套价值不菲,每人送一杯一碟,花钱很少却大受欢迎。于是,过生日那天,英姆克喜气洋洋地汇齐了她的咖啡杯具。你会说,这样的等待是不是太煎熬了点儿?德国人却不这样看,他们觉得这样才有意义,也有意思。渴望的东西要慢慢得到才会有幸福感。
中国人肯定不是这样的,我们都想一步到位,立马见效,立马得到,而且过期不候。最典型的例子是抢车道,除了我们自我批评地认为是修养不够外,我想还是与我们的急性子有很大的关系。德国的车多不多?多!而且眼下汉堡到处在修路,两个并行的车道常常改成了一个车道,开着开着就得并线。可就是这样也没人抢,左边进一车,右边进一车,很有秩序,车里的人也很沉着,没人按喇叭。说白了,你急也没用——德国人说了,你若是急,就绝对卡在那儿了,谁也过不去,就更慢了。所以我很理解汉堡大学梅如诗博士在汉学教材里引用的那句德国谚语:快是慢,慢是快。在孩子对未来大学的选择上,这种沉着表现得更是明显(当然这也和教育体制有关)。在高中毕业考试(等同于我们的高考)后,很多年轻人不会马上选择上大学,而是在一年后再决定,包括选择自己的专业。在这一年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做些社会活动,诸如到贫困国家或地区做义工,或者去自己理想的公司做社会实践以判断是否适合做这样的工作,等等。总之,德国家长都会和孩子说,不着急,还早呢,不用现在做决定。以德国家长的经验看,晚做决定更踏实,不会有半途换专业或对学习无兴趣的问题,有的放矢了,学业就会完成得很快。
最近,我们小区的森林边刚刚搬进一家中国人,一个星期不到,花园的围墙,围墙里的高树全都齐了,德国人看了都夸其神速。可是他们的邻居,一户德国人新盖的房子,进展却很缓慢,每次大家从那儿经过去森林散步,都会不自觉地观望一阵:哦,门前的石板路修完了,哦,院子外围的灌木丛也种了,要想挡住过往行人的视线看来得等上一两年。那天打那儿经过,女主人正从大玻璃门出来给小树浇水,一看,居然是个熟人。我招呼她,夸她的房子。她说:“啊呀,整理房子真累,但是得慢慢来,这些小树要长高还得等上一年半载,但是看它们长大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呢!”
我脑子一动,对,德国人要慢慢享受,中国人要马上享受——一下子得到并享受。
(作者现旅居德国,有《是我的朋友跟我走》《谁送宝贝去睡觉》《德国,缺自行车的鱼》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