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安徽六安抢险救灾一线:

    一个党员一面旗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谢菊莲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8日 07版)

        【抗洪抢险英雄谱】

     

        “如果不是党员干部帮忙转移及时,这泥石流之下就不仅仅是一座空房子了。”7月3日,霍山县落儿岭古桥畈村村民徐家运看着被埋于大面积塌方之下的自家房子,不仅心有余悸,更是心存感恩。

     

        大雨,暴雨,大暴雨……6月30日以来,安徽六安市大别山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河水暴涨,引发泥石流、山洪,道路被冲毁,像徐家运一样的10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害面前,革命老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急行动,设置101个安置点,安全疏散并转移安置群众175560人。

     

        “乡亲们加把劲,堵住管涌,就能保住村子。”7月2日上午凌晨4点多,舒城县千人桥镇周圩村,暴雨如注,位于杭埠河北岸的周圩村,水位暴涨到河道边排涝站的屋顶,原本方圆一寸的管涌面积越来越大,一旦破堤将危及整个村子。此时,紧急调来的挖掘设备因机械臂无法达到打桩距离,打桩作业根本无法完成,眼看着水流越来越急,村党支部书记、55岁的共产党员陈存年和村委会主任张云,二话不说带头跳入湍急的漩涡中,迅速拉起并把稳即将倾倒的木桩。堤上,党员、群众抓紧装土、运包,几百个“防汛包”到位,管涌被控制了,而此时陈存年和张云已在水里泡了4个多小时。

     

        “退下来了,可我还是个老党员,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杨以正,是金寨县吴家店镇东高村已经退下来十几年的老支书。从7月1日凌晨开始,金寨连续4个日夜狂风骤虐、暴雨倾盆。杨以正主动请缨要求负责所在的元林组危险区域人员转移,20多里的山路、10多个小时的跋涉,逐家逐户通知,耐心劝说群众转移。雨过天晴,当得知全组群众由于及时转移而无一人伤亡时,这位在狂风骤雨中连续奋战了100多个小时的老支书,因过度疲劳一下瘫倒在碎石堆上。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7月2日凌晨2点,霍邱县彭塔乡松台村东滩小沙圩2400米圩堤漫溢,圩内李滩、沛东、新台、东滩等7个村民组、1200亩在地农作物被洪水吞没。共产党员李永好连续自驾冲锋舟8个多小时,没喝上一口水,没吃上一口饭,安全转移被困群众100多人,帮助群众抢救受灾物资50余件。

     

        为疏散安置滞留天堂寨景区的游客,金寨县旅游委主任洪潮,在去往马鬃岭的途中突遇山洪泥石流,被掩埋于泥泞中,身上多处受伤。救治过程中,他强忍剧痛,督促指挥抗洪抢险应急队,把雨衣、电灯、矿泉水、方便商品等救灾物资送上山去,安全转移游客2000余人。

     

        带病奋战防汛一线的城北乡党委书记丁德武,背出20名群众的东河口镇人武部部长黄振,撞开铁门解救老人和孩子的椿树镇派出所所长傅胜……400多支由党员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90多支党员宣传队,20多支由各医院抽调的党员医疗队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用行动诠释着党的宗旨。

     

        灾害面前,大别山区,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谢菊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