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
这次改革的意义有多大?为什么要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实施改革后,GDP(国内生产总值)和相关数据有何变化?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
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我国实施这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程子林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研发支出快速增长,研发活动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核算方法对研发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得不够充分。新的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由原来作为中间消耗,修订作为固定资本形成,体现了研发成果所具有的固定资产的本质属性,即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活动中不断得到使用,持续发挥作用。
2009年,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2008年SNA),其中,研发支出资本化是新国际标准的重要修订内容之一。目前,绝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都已实施了此项改革,有的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
“国家统计局积极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反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效果,体现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激励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发展。”盛来运指出。
改革对GDP增速影响十分有限
“改革后,由于历年的GDP总量均有所增加,所以对GDP增速的影响较小。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改革后GDP增速年均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GDP增速提高0.04个百分点。”程子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据介绍,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对我国GDP总量、速度、结构等指标均有一定影响。
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我国各年GDP总量相应增加。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改革后各年GDP总量的增加幅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幅度为1.06%。如2015年GDP总量增加8798亿元,增加幅度为1.30%。
从增长速度看,由于近年来研发支出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相对快一些,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理论上GDP增长速度将有所上调。“但是,由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很小,研发支出与GDP的增速差异并不大,因此其对GDP增速的影响十分有限。从2016年1季度GDP增速变化情况看,因核算方法改革增速变化幅度只有0.04%左右。”程子林说。
GDP核算改革后,我国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如2015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由原来的9.0:40.5:50.5,修订为8.9:40.9:50.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略有提高,第一、第三产业占比略有下降。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33.8%修订为34.3%。
地区层面实施核算改革尚待时间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们已对1992年1季度至2016年1季度的GDP数据进行了重新修订。2季度我们将继续使用新的核算方法。”程子林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根据新的核算方法,国家统计局修订了1952年以来的GDP数据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
“目前,我国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的体制,即各省(区、市)的GDP数据由各省(区、市)统计局核算。这次推出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暂在国家层面实施。”程子林告诉记者,国家统计局正在积极开展地区层面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问题研究。主要思路是,以国家层面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为基础,结合地区研发支出基础数据的实际情况,制定地区层面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在地区层面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有的基础数据还不够支撑,难度较大,因此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