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把党员丰碑树在人心

    ——江苏师范大学已故教师费承铿的追求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5日 06版)

        有这样一位老党员、老教授,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和弟子从全国各地赶来,自发筹措资金为他塑了一座雕像。这件事在江苏师范大学引起巨大反响,“我们纪念费老,就是弘扬属于我们的师德文化,就是要在教师党员中树起一面旗帜,让费老的精神激励后辈教师和年轻党员奋发图强。”费承铿的学生、年过五旬的蒋国胜说。

        “1980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那时,我每完成一篇作品,都要寄给老师评阅,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圈圈点点十分认真。”知名作曲家丁先红是费承铿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说,费承铿的鼓励是自己厚积薄发的动力,老师的品格也影响自己不论何时都保持初心。

        “费老2000年就退休了,可他就是放不下。”音乐学院院长苗雨告诉记者,退休后的费承铿也没有丢下本科的教学任务。“退休后的一年,费老师参与制定的省音乐新课程标准开始在徐州市推行。为了检验该文本的准确性,他主动申请无偿到我们学校任教一年。”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实验班原教师白景棣说。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费承铿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学生。”2013年4月23日,费承铿遭遇车祸,多处骨折,体内大量出血。“那天我接到电话。”苗雨说,他怎么也忘不了费承铿用微弱的声音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我出了点问题,现在要去医院,参加不了我那几个学生的毕业答辩了,你把他们安排好。”

        在费承铿曾经的办公室里,“党员先锋岗”的标志依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个普通党员的精神追求是什么?费承铿用一生作出了回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精神是无限的,身为党员,家国情怀与人生价值的统一就是立足岗位作贡献。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