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

    月落重生灯再红

    作者:素云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3日 12版)
    东方图像志·巍(中国画) 卢辅圣

    作者将所画的场景、人物身份特征甚至动态都逐渐淡化,直至只画人脸的局部,在更多强调“类”而非“个”的形象属性的同时,又加入山水画意象。表现手法只用勾线和染色,空勾无皴,以最单纯也最本质的方式“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
    园林系列(中国画) 丘挺

    作品以艺圃、何园、环秀山庄、避暑山庄等为蓝本,将园林之厅堂、楼阁、门楼、亭榭、廊房、假山等元素以画作描绘,辅以书法题记。这种将书画以造园形式串联的方式,不仅表现了文震亨的造园法式“立基”主题,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丘园养素”情怀的体现。
    牡丹亭记(油画) 康蕾

    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片断式,以不同场景情境下的闪回,呈现《牡丹亭》记忆当中的意蕴和情绪,喜悦怅然种种情愫百转千回,如真似幻。灰色调为昆曲的素雅清丽,也是杜丽娘柳梦梅聚散离合的缠绵悱恻,一些炫目荧光的底色运用则是呼应牡丹亭剧中渲染情绪的动静穿插,其中的浪漫与青春在艺术里穿越时空。
    梅花屏风(中国画) 许达哉

    作者接受了茶道、书法、诗文、绘画等根基深厚的传统训练,十年临摹,十年默写。他的画中有文人精神,藏风骨于淡雅婉约之中。梅花是传统题材之一,但他的梅不是传统的梅,而是提炼古人的作品加上自己的情感,“静中动,古中新”,大胆而细腻的运笔和端庄文雅的赋彩耐人寻味。
    新媒体互动影像(影像) 金江波

    作品演绎中国的东方自然观、文字结构的艺术特征以及书法与自然的关系,用摄像头感应器捕捉现场观众,使其融入文字森林与水墨世界。现场观众与水墨影像互动共舞,达到人与作品的融会贯通。“水墨自然”用三维建模古代山水画;“书法森林”以古代书法精品演绎水墨在纸张上的力度与质感。“幻化之境”使优雅的字体幻变成水墨粒子空间,空灵而充满诗意。
    寒柯疎石秋山(油画) 彭斯

    从精神气质而言,“幽玄”的背后是作者有意地趋远、趋淡、趋空,从而完成观念和技法的全面蜕变。画家有意拉开和现实人生的距离,包括疏离驾轻就熟的技法和风格,超越既定的笔法和规则,同时也拉开和自我的距离,拉开与过去相似创造的距离,力图重新审视历史、人生和艺术。这条回归古典、反向寻找的道路,正在逐渐演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真切的文化呼声,也正在逐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艺术潮流。

        【聚点观象】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其艺术的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牡丹亭》是昆曲史上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杜丽娘柳梦梅于礼教伦理中令人惊讶的勇敢,生死离合至情至性的爱情,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朵梦中奇葩。悠悠水磨腔,几千年来回荡在江南,飘逸于水乡,在无数热爱与珍视它的人心头萦绕。

     

        国内外艺术家在“自·牡丹亭”展中从中国文化精髓里寻找东方文化特质,重新审视昆曲这种古老却持久的艺术形态,通过当代艺术视角,追寻传统昆曲独特的文化身份,并凭借当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思考。40位艺术家的85件作品,将传统昆曲艺术中的雅与俗、文采与人性、艺术与思想结合,优雅华丽的辞藻与追求人性的解放,巧妙融汇在现代艺术的作品中,如雾中走出的生灵,面向未知的前方,以崭新的态度和方式去探索和发现。在艺术作品呈现的背后,地域特色与表达习惯磨合并交织,传统文化根系中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独到的姿态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精神,或彰显,或升华,最终构成一种表达能力的突破与艺术内涵的认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