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中国品牌:打造优秀基因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30日 13版)
    光明图片/CFP

        【界面】

        核心提示

        ■ 品牌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

        ■ 没有核心技术不可能真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破局方向和“中国智造”的核心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

    1.巨大反差的警示:品牌战略不能等

        6月26日,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的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飞鸽”自行车的一家门店。在那里,他掂了掂碳纤维车身自行车的重量,接着又跨上车亲自体验性能。

        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亲自为一家中国的自行车企业作“广告”?此中大有深意。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飞鸽”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等多位外国元首;曾年产300多万辆,被国家权威部门评估的品牌价值高达5.4亿元……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老字号“飞鸽”也曾遭遇寒冬,在低谷期徘徊。应对当前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的消费特点,必须进行“品质革命”。经过战略转型,开发最新款智能自行车,“飞鸽”重新高飞。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大串名单。但如果列举制造业的世界知名品牌,中国又有多少呢?

     

        尽管华为的手机、海尔的冰箱、联想的电脑、老干妈的辣酱等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领先,而且还走进了世界各国,但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差甚远。

     

        当前,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消失,环境成本加大,越南、印度等国家低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工业4.0”“再工业化”“英国2050战略”等方略。我国制造业处在前后夹击的处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没有高端、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将难以为继。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呼唤中国品牌升级。中国需要更多的“飞鸽”高飞,需要更多的知名品牌成为百年老店。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意见》强调,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2.寻找解决之道:工匠精神应成“中国智造”核心

        有着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却陷入产能过剩的困扰;消费者对海外商品趋之若鹜,中国品牌产品却苦于没有销量……

        这些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品牌打造优秀基因的紧迫现实。

     

        “飞鸽自行车驰名中外,靠的是全厂几代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曾任飞鸽自行车厂生产负责人的沙云树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从个体追求到国家意志,培育工匠精神的路才刚刚开始。以产品质量为例,中国制造业每年直接的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上万亿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指出,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过去发展所依托的种种优势正逐步失去,面对重重压力,重提工匠精神确有现实针对性。

     

        由于工作关系,陈强教授去德国、日本的次数比较多,发现那里所有的开关和插座都横平竖直,关于安装、监理、验收等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标准。可见,除了硬性的制度约束外,认真做事的职业素质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义。

     

        德国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但其人均出口额高达17000美元,居全球第一。超过99%的德国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不求做大,而是努力在细分领域中做到极致,成为最强。可以不夸张地说,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系统、社会体系,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

     

        “企业只有依靠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方面与国际一流产品和品牌存在差距。在当今时代,企业必须秉承工匠精神,提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追求,精雕细刻出高品质的产品。”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新的生产理念,更是中国制造业破局的突破方向。给火箭焊“心脏”的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特级技师高凤林指出,工匠精神显然不是工人独有的精神,它应该是全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国智造”的核心。

     

    3.“圆珠”困境:破解希望在创新

        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过剩,可为什么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这个困境凸显我国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没有核心技术不可能真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更不可能成为著名品牌的创造者。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不久前中国石化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两个100万”的颁奖环节获得长时间如雷的掌声。

     

        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师军、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首席专家王增林分别获得税后100万元奖金。

     

        细看两个人的简历,都是30年全身心致力于自己的科研领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立下汗马功劳,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张师军通过30年致力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工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化分散技术,为中国纳米化分散技术的应用及聚烯烃多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重奖传递出重要信号,中国制造要靠“中国智造”来突破。

     

        《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围绕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有关专家指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一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二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做大做强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三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扩大自主品牌消费,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

     

        (本报记者 张翼)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战略从价格主导转移到通过产品和服务差别化主导的轨道上来。品牌即是在顾客心目中具有独特地位和形象、能让顾客从功能和情感上获得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差别化主导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品牌主导的竞争。由此看来,培育和经营自主品牌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要求。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从初创期就开始着手,企业家从一开始就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企业的品牌战略一定要在企业建立最初就融入整体发展战略中。品牌建设的精髓就在于为无生命的品牌赋予精神,使之具备鲜活持久、深入人心的特质,从而深深根植于消费者心中,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品牌包含产品、企业、行业、国家四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品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制度设计,是一种文化软实力。鼓励企业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要有历史的耐心,因为品牌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急不得。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尚希:品牌创新需要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需要社会,更需要政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积极性。其次,品牌是竞争出来的,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三,要激励创新,出台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

     

        (杨亮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