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银川6月28日电(记者庄电一)位于贺兰县境内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最近传来好消息:这个被称为自治区“二号工程”的园区,在先期工程建成投产的基础上,今年新建的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研发中心等项目都在顺利进行,与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及自治区内企业的对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多、产出大的项目有望在园区落地。与此同时,一大批新项目正在银川大地上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经历了“准备之冬”和“建设之春”之后,银川所辖各县市区迎来了快速推进的“发展之夏”,进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业绩迎接“收获之秋”。银川以稳健的节奏唱响“四季歌”,让一年四季的工作有准备、有规划地推进。
银川冬季较长,许多建设项目停工待时,银川市就充分利用冬季时间进行思想动员、洽谈项目、沟通协调、筹集资金。银川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不仅亲自安排部署,而且下基层督促检查。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银川市超前谋划,及早启动相关项目,继36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之后,各县市区的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
目前,年产3000万件如意纺高档衬衫、300万套如意纺高档西装项目刚刚落地……银川市已经建成了灵武市、贺兰县、滨河新区等纺织加工园区,羊绒纺织、棉纺、麻纺、化纤混纺产业集聚群业已形成。
4月29日,宁夏新丝路上首个大型单体工程——银川滨河黄河大桥提前建成通车,与此同时,银川北京路向东延伸工程也全线竣工,这标志着银川将黄河揽入怀抱,原来一直在城外悄悄流过的黄河变成了银川的“城内河”。
为了建设“大银川”,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银川市制定了重心东移、跨黄河发展战略。在黄河东岸建设了滨河新区,实现黄河两岸同荣、两岸同兴,进一步放大黄河的综合效应,为“全域银川”建设开辟空间,改变银川平原延续千年的“单核”城建格局。滨河黄河大桥的通车,优化了银川市路网结构,拉大了城市框架,形成“银榆鄂”区间快速通道,带动银川周边城市、乡镇的同城化发展。黄河就此变成了银川发展的轴心,而黄河东岸的崛起,将使银川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