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镇,莫斯科郊外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安静小镇。然而,88年前在此秘密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却使这座默默无闻的村镇注定要以伟大历史见证者的身份而青史留名。
公园街18号,经历了两次火灾的中共六大会址如今已经修复一新,中共六大纪念馆将在今年7月份成为这栋俄式三层建筑的新身份。记者一年半之前第一次造访五一镇时,镇子上的百姓对偶尔出现的中国面孔还多少有些惊奇和陌生,如今他们见到中国面孔就会点头微笑,似乎早已把中国来访者视为自己相识多年的邻居或熟人了。
修缮一新的三层建筑曾经是贵族的庄园,在苏联时期似乎也曾有过“建筑文物”的身份,但它最终还是被当成普通居民楼供集体农庄村民使用。据说它曾发生过两次火灾,而在第二次火灾之后,这座曾经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足迹的建筑,几乎完全被大火摧毁,甚至没有留下一扇完整的窗户。
然而,伟大的历史足迹必将在世人心中永存。在莫斯科,无论是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专家,还是研究中国问题的老中青三代学者,都知道中共六大曾在莫斯科举行。而在距莫斯科不到20公里的五一镇,按当地居民列娜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如今已经在镇上人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列娜在与记者聊天时感慨万端地表示,中共六大会址已经基本恢复,纪念馆即将对外接待,“纪念馆承载着中国人的记忆,也包含着俄罗斯人的感情。它是俄中友好历史的见证,是俄中关系美好未来的保证。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房子,它是不该被忘记的历史,对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加俄中两国人民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五一镇的花园街上漫步,记忆仿佛穿越到了1928年的盛夏。中共六大代表分批出发经大连、哈尔滨赴苏联远东,之后再乘火车抵达莫斯科郊外的五一镇。出国参加六大的代表大都是国民党通缉的对象,途中都有过各种危险的经历。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党内“左倾”盲动主义使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关键时刻,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秘密、极其严峻的条件下,在莫斯科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路径。
1928年6月12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瞿秋白、周恩来、苏兆征、李立三、邓中夏等人。据李立三夫人李莎女士回忆,斯大林同与会代表谈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革命形势问题,以及革命高潮和低潮的辩证关系。李莎回忆说,即使在莫斯科,中共举行六大也是绝密消息。斯大林在接见中共六大代表时,甚至把在场的速记员都打发走了。斯大林与中国同志长时间地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的五一镇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42人。大会上,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中共六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会议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从而在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上澄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认识,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01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六大在党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站在花园街18号的大门旁,记者仿佛看到了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作政治报告的情景,仿佛听到了周恩来作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报告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代表共产国际作报告的苏共理论家布哈林正在主席台上向中国同志微笑。
列娜女士说,1928年夏天的五一镇定是相当热闹,上百名中国人在这个此前从未出现过中国人的安静小镇上散步、交谈、唱歌或是争论,那样的场面,想一想就会让人感动。善于表达的列娜描绘了她心目中88年前五一镇上繁花似锦的盛夏景象,记者恍惚间也看到了正从远处向花园街18号快步走来的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