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救援到群众安置,从电力抢修到通信恢复,从医疗卫生到民政保障……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三天,江苏阜宁的一切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行走在这里的废墟之上,记者已看到初生的希望。
在硕集镇计桥村的村口,记者遇到了计贵祖一家,他们正忙着给房顶砌瓦片,一家三口,分工有序,忙上忙下。“修完屋顶,房子就可以住人了。受灾不重,自己有能力就自己弄。”朴实的话中,记者似乎感受到了万钧之力。不远处,几户受灾不是很严重的家庭,也都忙着修葺房屋,砖石瓦砾之间,已有几间修葺完好的屋子,让这个饱受灾难的地方,多了几分生机。
沿途走来,随处可见解放军的绿、消防员的红、志愿者的蓝,在当地百姓心里,这正是燃起他们希望的“三色”。
江苏省军区某炮兵团的排长吴毅峰,原本计划月底休假回家订婚,接到上级的救灾命令后,主动请缨,前去执行任务,带领全排在一天内为十几户百姓抢救回了粮食与钱物。连云港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代副中队长吴承兵,23日晚上8点半开始,就带着队员们营救伤员,疏散群众。由于道路泥泞难走,他便背着老人们走出危险区,行进过程中,树枝划伤了他的脸,他却浑然不觉。南京蓝天救援队队长肖俊率领的救援队赶到灾区时,已是24日凌晨1时,顾不上休整,所有人即刻投入救援。说起他们的故事,老百姓的言语中充满着感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这座小城正汇聚着人间的大爱。
夜幕降临,设在阜宁县硕集中心小学内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亮起了灯光,发电车提供的电源照亮了吃盒饭、拿药品和躺在室内草席上休息的群众。正在现场的硕集社区主任刘为清介绍,目前,硕集中心小学的12个教室成了252名受灾群众的临时居所。社区卫生院的医生5人一组,轮流到安置点值班。
今夜的阜宁大不一样:受灾百姓得到了妥善安置,再也不必害怕随时可能到来的风雨。蚊香、雨伞、饮用水等生活用品供应充足,处处可见的解放军、消防员、志愿者,让群众安心放心。抬眼望去,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预示着重生的希望。
(本报阜宁6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