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6日 星期日

    “金牌工人”许振超:中国工人要成为领跑者

    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6日 04版)

        【民族脊梁】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根本方针,这是党对工人的充分信任。因此,作为工人一定要精益求精,做领跑者而不是跟跑者,第二名也是落后。”今年66岁的“金牌工人”许振超铿锵有力地说。

     

        1950年1月8日,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68年,只上了一年半初中的他,当了工人。1974年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

     

        随着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港口也迎来了大发展。当过搬运工、电工、门机司机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桥吊司机。立志当一个好工人的许振超开始勤学苦练。很快,许振超就脱颖而出。

     

        1987年,许振超曾创出2小时卸载120个集装箱的纪录,当时青岛港装卸效率仅为每小时30多个集装箱。

     

        但随后一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一次,桥吊突然坏了,国内没人会修。外国专家来后,不让港口工人看维修过程,12天拿走了4.3万元人民币,等于许振超当时10年的工资!“当时我发誓一定要攻克难关,挺起中国码头工人的脊梁!”许振超说。

     

        他一头扎进了攻关中。电路板只有书本大小,正反两面分布着2000多个焊点,线路细如发丝,若隐若现。他将电路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灯泡,在强光照射下,电路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他赶紧一笔一笔地绘制成图。拆卸电路板时,他把电烙铁插上电,温度合适时,迅速烫化板上的焊锡。他研究时加倍小心,如果一个点不准,几万元的电路板就报废了,可他的手好多地方被电烙铁烫得掉了皮,鼻子上的烫伤也是一块一块的。

     

        2001年,青岛港在青岛市黄岛区准备建设新的集装箱码头,但桥吊安装迟迟没有进展。11月7日,原本只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的许振超临危受命,成了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大家心里明白,说是总指挥,其实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眼前一片荒凉,寒风刺骨,没有吃饭、住宿的地方,连喝水都困难。许振超找来一个集装箱立在工地上,当成办公室兼卧室,全身心研究桥吊安装资料,常常彻夜不眠。最后,他做出决定,推翻原来一件件往上安装的方案,改成地面组装成大件,空中大件对接。就这样,许振超在工地上指挥了一个多月……12月31日晚6时30分,桥吊对接成功!工地上沸腾了!

     

        2004年,许振超被树为当代产业工人典型,他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多,作报告、演讲、授课……后来,许振超又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以及多个高校的客座老师。

     

        在全国人大任职以来,许振超连续多年参与提出了有关保障劳动者权利、待遇和职业技能开发的议案。“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和培养工匠精神的环境和土壤,就很难培育出工匠精神,必须让全社会真正尊重劳动者!”他说。

     

        (据新华社青岛6月24日电 记者张旭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