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6日 星期日

    从南湖启航

    ——新中国美术的建党主题创作

    作者:陈履生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6日 09版)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 (中国画)杨之光
    党的航船从这里出发 (水粉)胥厚峥
    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油画)周树桥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画)唐云
    南湖 (中国画)钱松喦
    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 (中国画)金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题绘画创作中的建党题材是一个特别的内容,因为建党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源头,所以,画家们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去呈现,而且与时俱进,六十多年来累积了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不同的选题角度,也有着不同的构思立意和表现形式,它们丰富的表现填补了历史图像的缺失,是今天用以回顾和观瞻的重要的图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党题材创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与建党事件直接关联的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2.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与建党相关的革命活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题材的绘画创作一直没有间断,表现出了这一题材在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经典性。杨之光1959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国画《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是比较早的表现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作品,它与周树桥的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71年),侯一民的油画《毛主席与安源矿工》(1976年),陈衍宁的油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77年),以及尚涛的国画《亲播火种》(70年代)等,都是建党题材中表现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代表性作品。而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以中共创始人和革命家为题材的作品,如冯兆平《不屈的共产党人之一——李大钊》(版画,1981年),胡伟《李大钊瞿秋白萧红》(中国画,1984年),宫晓滨《生命的光华——李大钊》(油画,1984年),黄勇《先驱》(油画,2001年),肖培金、赵恩才《晨钟》(中国画,2001年),张德瑞、王征《陈独秀》(中国画,2006年),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建党题材,而且也表现出“文革”之后党史研究工作的拨乱反正,更重要的是画家在选择题材方面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其表现也更加多元和多样。

        一大会址作为革命圣地题材,是建党题材中的主要表现对象,但与其他题材相比有着景观方面的局限性。首先是上海最初的会址是一处建筑,缺少周边自然的衬托,很难入画;而在南湖中的那条曾经是一大闭幕的普通的游船,虽然有自然的衬托,但也缺少变化。这对于许多擅长水墨山水和油画风景的画家来说,局限性会影响他们的选择。虽然如此,可还是有画家不断尝试去表现这一题材。1964年,时年71岁的颜文梁(1893-1988)创作了油画《南湖》,作为留法的原苏州美专校长,他以擅长的细腻和独特的美感,几乎是运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表现旭日初升的南湖,其内涵的寓意一目了然。这样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充满了时代的特色。而在此后表现南湖的新一代画家笔下,同样是现实主义的手法,更多的是以风高浪急去表现白色恐怖的时代氛围。基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解,南湖这条承载建党历史的小船,在画家的笔下所表现出的多种可能,也表现了几代画家的艺术智慧。与油画家的表现所不同的是,国画家们的写意在忠实于船的现实基础上而移花接木,朱屺瞻(1892-1996)的《南湖胜迹》(1961年)与钱松喦(1899-1985)的《南湖》(1977年),就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观。他们的中国画写意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景观上的不同变化,与西画的写实所表现的不同,显现出写实与写意的差别。西画虽然有画面的色调与船的角度的不同,但基本的相似性表现出了现实景观的限制,而中国画在主题绘画创作中的自由度,其写意要远胜于西画的写实。朱屺瞻画中南湖的自然是中国山水传统中的美学意境,在70岁高龄的老辣的笔墨中依然透露出逸的趣味,表现在那具有标志意义的船上;而画面中戴红领巾的少年作为点景人物,同样也点明了画面的主题。钱松喦作为在革命圣地题材的主题绘画创作中贡献最多的老画家,其非常巧妙的构图,示范性地表现了新中国山水画的新传统。而另一幅表现今日南湖的图像,以青绿设色显现的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表现出革命胜利后的新景象。

        与之不同的是,出现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上的中国画《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金松),以及后来同类题材的油画作品,则将表现集中在建党事件自身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上,金松以装饰性的手法,将与会代表安排成“全家福”合影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中共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的风采。在纪念建党80周年时,孙逊的油画《南湖船上》(2001年)直接表现的是在船上开会的场景,深褐色调的凝重能让人们想到从上海转移到南湖的艰险,而代表们手中的文件,似乎又在表现讨论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与“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的严肃,这聚焦于特定瞬间的画面反映了主题绘画创作在新世纪发展的状况。此后,出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中的油画《启航》(何红舟、黄发祥,2009年),则将瞬间定位在党代表上船的时刻,人物之间左顾右盼的互动,同样表现出特殊历史时期的紧张的气氛。这两幅出现在新世纪的建党题材的油画作品,将数十年一直以表现遗迹为主的构思构图,变为脱离表现遗迹的方式,而直接表现与会者以及会议过程的具体细节,将建党题材的表现向前推进了一步,显现了新时代在革命历史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这三幅表现南湖会议的作品,其中的人物数量都不一致,或者说都没有把与会者画全,显现了世纪之交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方面宽松的环境。社会没有苛求,给予了画家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合乎了主题性绘画创作在艺术本体上的规律,突破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许多禁区。

        表现上海一大会址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陆俨少的《伟大的起点》与唐云的《中共一大会址》(1970年)。作为具有深厚中国画传统的画家,他们力之所及都只能选取后人瞻仰旧址这样的构思立意,因此,画面的不同除了笔墨与个人风格的差异,就构图而言只是视线的远近不同而已。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勉力为之的难点和无奈,表现出了特定时代中许多老画家选取这一题材时并不像他们所擅长的那样驾轻就熟。而姚有信、汪大文创作的《各族人民心向党》,虽然同样是瞻仰会址的构思立意,但是,所突出的是各族人民,而且是以年画的方式来表现。画面采用俯瞰的视角,巧妙地将院外和门内联系在一起,以具有叙事性的方式显现了年画的趣味,是以上海一大会址为题材的一件特殊的作品,同样表现了时代的特点。

        建党题材的主题绘画创作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期的延续与发展,得力于像纪念建党80周年、90周年等特别年份里所组织的创作,而在全国美协以及上海和浙江两地美协组织的创作中,也都不断有新的建党题材作品的出现。应该说表现的深入,形式的多样,尤其是新人的加入,都将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带入到与新时代相应的新境界。显然,作为个案,这一题材的绘画创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对历史的理解、对形式语言的把握,尤其是新人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兴趣,都会影响到革命历史主题绘画创作的发展和深入。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党题材的绘画创作,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建党的历史图像,虽然它们是和画家的认识与理解相联系的艺术创作,但所弥补的历史上影像资料的缺失,则表现了它们在图像学上的特殊的意义。由于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在创作上所反映出的问题,又是研究新中国以来主题绘画创作历史的重要个案,其中很多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提示我们:历史画创作要尊重历史,要客观地表现历史,要有着不同于其他创作的严肃和严谨。做到了这些,它们在图像学上的价值就能依凭历史而获得超于艺术之上的意义。

        (作者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