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在第26个全国土地日

    作者:本报记者 叶乐峰 朱伟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5日 11版)

        “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对土地如此眷恋。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育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状:土壤污染、耕地数量减少、土地闲置浪费、绿色生态空间锐减……

     

        6月25日,是献给大地母亲的日子,在第26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昔日的“北大荒”——黑龙江三江平原,探寻这里的耕地保护之策。

     

    土地整治,发挥土地最大效用

     

        南方的水田多分布在丘陵地带,错落有致,精致而细腻。而在黑龙江佳木斯的富锦市,万亩良田一马平川,犹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

     

        在富锦市永胜水田现代农业万亩展示区,记者见到了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他喜滋滋地说:“今年备耕抓得好,丰收跑不了,今年的收成一定会超过去年。”

     

        要在以前,刘春可没有这样的底气,他领导的合作社有土地一万多亩,在刘春的记忆中,以前的农田是“步难走、地难进、种植难、打粮难”。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政府对土地采取综合整治以前,一公顷水田的流转价格是4000元,而现在是1万元,“不光是流转价格提高了,通过整治,耕地面积也得到了扩大,粮食产量也提高了。”

     

        富锦市聚贤村的村民吴登革也深有感触:“以前路不好的时候,粮食运不出去,只能搁在稻田晾着,等到霜冻后地面变硬了,四轮车才能开进去。”如今,吴登革骑着摩托车就能到自家的地里,节省了来回的时间,种田和回家带孩子两不误。

     

        其实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刘春来说,“水”成了他的心病。如今,他不用再为水而发愁,通过土地整治把渠系修好后,他的万余亩稻田,已实现旱能灌水涝能排水,不仅旱涝保收,而且稳产增产。

     

        “黑龙江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整治规模3405万亩,新增耕地176万亩,增地率始终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孙恒说。

     

    坚守“红线”,做耕地保护者

     

        汽车飞驰在北大荒的核心地带——黑龙江建三江垦区,稻田铺向天边,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个季节,在我国一些地方,早已麦浪飘香,而这里的稻秧还不到人的膝盖,嫩绿而鲜亮。建三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粳稻产量占全国的十二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近些年,我国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部分地区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土地执法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在建三江国土局会议室,视频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的电子大屏幕上,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图像,局里可以对15个农场场部及部分作业站用地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套系统被誉为耕地保护的“天眼”,农场的角角落落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都能看到路上汽车的车牌号。

     

        此外,建三江国土局还引入了无人飞行器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所存在的不足。

     

    绿色种植,呵护黑土地

     

        黑土肥力高,素有“土中之王”的美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东北农民谈到黑土地,话里都是自豪感。

     

        但有资料表明,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垦,近年来黑土地资源退化趋势明显,量在减少、质在退化,黑土越种越“馋”,化肥用得少,产的粮食就少。

     

        盛军是建三江垦区胜利农场的职工,种了一辈子地的他今年承包了农场400多亩地,雇了十多个人帮忙插秧。“黑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必须好好善待。”盛军说,现在农场都在推广新型侧深施肥一体机的使用,最大特点就是在插秧的同时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量,达到控肥增效、绿色种植的效果。

     

        “目前垦区大力进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地力保护措施,加大耕地质量检测,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壤地力,还有效遏制了土壤质量下滑的趋势。”建三江垦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旭光说。

     

        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这让刘春的合作社着实感受到了绿色、有机带来的效益。“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使用有机肥,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大米直接订单式销售给合作企业,不愁销路,价格还比市场价高。”

     

        2015年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黑龙江省则提出,要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试验,从今年起黑龙江省每个县(市、区)农业“三减”试验示范面积都要不少于10万亩。

     

        (本报记者 叶乐峰 朱伟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