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本报讯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造化赋予贵州秀美的风光,也设下贫困的藩篱。如何走出贫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多获得感?贵州通过教育民生工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2006年,国家决定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贵州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压缩5%行政经费投入教育。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50%用于义务教育,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12年3月,贵州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下大力气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基本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目标。通过创新思路、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畅达崇山峻岭中的沟沟坎坎。
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教育民生工程让贫困学子获得平等就学就业和人生出彩的机会,也为贵州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详细内容见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