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赵锡山:

    “笔耕不辍”绘京城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洪珊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3日 10版)
    赵锡山绘制的老北京正阳门及周边景观。洪珊摄/光明图片

        一支笔、一张纸,伏案在“一头沉”的书桌上,不参考任何资料,全凭记忆……在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有一位名叫赵锡山的老人,30载“笔耕不辍”手绘记忆中的北京城。

        记者一行日前来到赵锡山家看望老人,并参观了他视如珍宝的一幅幅水彩画。

        “和平门、绒线胡同、西长安街,我从小就见天儿上学路过,过往的记忆像电影胶片一样,历历在目。”赵锡山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北京大施兴胡同(现施兴胡同)居住了74年。生于斯长于斯,前门地区的过往,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

        赵锡山从小就喜欢绘画,1962年高考时,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但正赶上困难时期,学校不招生,无奈只得报考他校。上班期间,他一得闲暇就画工笔画,真正潜心绘画则是在退休之后。

        “这是钟楼、鼓楼、地安门、故宫、天安门、正阳门、前门五牌楼……”近几天来,赵锡山正在手绘20世纪50年代“北京中轴线全图”,他从书橱上拿下画纸指给记者看,“大约还有10天,我就能画到永定门了。”

        凭借儿时的记忆,老人画出了当时的城墙、门洞、有轨电车。对于过往,他如数家珍:“老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楼子,正阳门城楼是最宏大的,它与其他城门楼不一样,朝南一面有十根柱子,崇文门是八根柱子。”记者仔细一看,老人的画作里十根柱子分毫不差。

        “我画的时候全凭记忆,不参考老照片、老资料。”赵锡山画的故宫栩栩如生,但令人惊叹的是,老人虽有40年没有去过故宫,竟然连歇山顶和庑殿顶这样专业的建筑细节都记在心里。

        赵锡山介绍,自己在绘画技法上喜欢先涂色后勾边,讲究将中国画中的工笔画与西方的油画相结合。通过工笔画纤细的轮廓,油画明暗对比的真实,尽可能真实还原记忆中的北京城。

        赵锡山讲,他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报纸上或微信公众号中开一个专栏《画说老北京》,在展示自己画作的同时,写一写老北京城的故事。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洪珊)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