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5周年·党旗飘飘】
赢得青年、赢得空天未来,不仅要赢在学识上,更要赢在信仰上。多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一直用强大正向的“精神磁场”引领全体师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正能量。
为了让学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1990年起,校党委探索开展了“学生党员寒假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在寒假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学习,通过权威专家作辅导报告、支部学习、个人总结、实践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活动至今已坚持了27年,成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
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中,党委书记带头听课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并以“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教育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印在学生心中。同时,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造ihome网络社区,建设微博矩阵和微信集群,赢得网络战场的主动。
学校通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建设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基地。先后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等多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通过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试点班建设,积极推进“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国家教育改革试点计划,逐步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党委不断加大在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学科建设中。目前,学校80%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是党员,95.6%的一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是党员,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00%是党员。学校还倡导“大楼建学、大师育才、大爱塑魂”的人才文化,使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领军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以来,自主产生8位院士,平均当选年龄为50岁,其中6人为60后。
在深化全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校党委努力破解制约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难题,推动“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让机制“活起来”,让学院“动起来”,让基层学术组织“硬起来”,让人才“飞起来”。学校先后成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等41个国际教育科研机构,与国外185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中法工程师学院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