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中印专家学者共话鲁迅与泰戈尔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慧 佟立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5日 09版)

        本报绍兴6月14日电(通讯员刘慧、佟立 记者严红枫)14日,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一场“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活动在此展开。

        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令飞说,早在100年前,泰戈尔就被介绍到中国了。在鲁迅的好友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上,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片段被翻译。而《吉檀迦利》恰是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此外,《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更是广为流传。周令飞在演讲中表示,鲁迅很早就开始关注泰戈尔,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在文章中至少有14次谈到过泰戈尔。

        “在印度,鲁迅是非常受尊敬的作家。”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吉特·班纳吉介绍,印度共有20多个大学,每个大学都设有中文课,所有课程内容都含有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小说。

        泰戈尔研究专家英德拉纳特·乔杜里介绍,泰戈尔曾经三次访华,对中华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得到了冰心、郑振铎、徐志摩等人的赞颂。“通过鲁迅和泰戈尔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民族在思想当中有着对自由的渴望,非常渴望自由的言论和自由哲学的追求。”英德拉纳特·乔杜里总结了对鲁迅和泰戈尔的作品研究。

        绍兴文理学院校长叶飞帆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鲁迅与泰戈尔心灵的相通性,而且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泰戈尔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印两国的文学、文化交流。

        “大师对话”交流项目是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共同参与组织的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该项目以每年举行“大师对话”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推展,于2014年开始实施。通过鲁迅与世界文豪,架起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桥梁,开启一扇民间世界文化交流之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