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近日表示,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天津、河北地区也力争在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另据媒体报道,深圳市的养老等社会功能也正在一步步地往河源市延伸。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人口流动现状,现有的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养老资源存在严重错配,河北、天津等地兴建的养老院床位大量空置,北京城区的一些养老院却需要排队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入住。因此,异地养老已成为现实选择。北京市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应该说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可为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完善养老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但异地养老的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公众却持反对意见,甚至被错误理解成“甩包袱”。有的京籍老人不愿意离京,有的则对到外地养老顾虑重重。笔者认为,完善异地就医保险等医保政策仅仅是第一步,要想异地养老政策具有可行性,关键在于实现异地养老与本地养老同等待遇。让异地养老者得到更多实惠,提升异地养老的医疗资源和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这样的政策才算是完备的。
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承担“养老最后一道防线”的责任,不应对不同身份区别对待。北京等大城市在规划异地养老时,在资金投入、保障待遇方面要与本地养老“一视同仁”,除了要在补贴养老机构、方便医保报销等方面做好工作外,还要在养老服务提供、质量监管等方面做深做透。
一项政策要想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一定要尊重个体主权原则。该原则要求政策制定和实施者从受影响的个体出发,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于他人。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异地养老者远离北京,付出了远离亲朋好友等代价,但给北京城市发展、养老服务释放了空间,理应得到补偿。而且,他们在河北、天津等地所消耗的医疗等公共资源应该会低于北京。照此,在精确测算的前提下,政府不妨拿出一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给异地养老者,以此来激励异地养老行为。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养老的核心在于医疗保障,老人们之所以不愿去生活环境更适合居住的二三线城市养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资源不均衡:北上广等大型城市拥有中国最好的医疗资源,二、三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则相对显得薄弱。要想让老人和家属放心异地养老,地方政府还需要在医疗、公共服务均衡化上做文章。比如,联合试点地的政府充实医疗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或者拿出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医院、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或者让知名大医院到当地建分院等。
(盘和林)